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7篇
  免费   82篇
各国政治   102篇
工人农民   214篇
世界政治   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559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216篇
政治理论   171篇
综合类   5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思想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是城乡两大利益集团博弈的直接结果.由于农民政治权力弱小又缺乏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以任何借口阻挠农地产权市场化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城市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目前,除了政府不肯轻易放弃廉价占用农民土地的经济利益之外,这一制度安排还得到了理论界一些权威人士的舆论支持.这些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应消灭一切土地私有制,土地集中兼并将导致农民两极分化、不利于兼顾土地的公平与效率、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国家粮食安全,农地私有化将提高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等.因此,澄清理论界对于下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2.
孙莉 《政法学刊》2009,26(5):45-49
采矿权是一个特殊的财产权,法院强制执行采矿权亦具有特殊性。在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可否直接委托商业拍卖机构向社会公开拍卖采矿权,可否直接将采矿权人的采矿权通过民事裁定书裁定给债权人?拍卖采矿权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导还是由法院主导?对此,争议很大。上述问题的解决涉及对法院执行权性质和采矿权性质的认识,涉及对法院拍卖和权利转让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3.
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日益壮大与发展,探讨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4.
真正物权化的权利不仅要求在静态上可以实现自主支配、排除他人干涉,而且还要求在动态上必须具备自由流转的特性,以实现最大化利用。但我国的农民土地权利因强调身份限制而无法自由流转。虽然《物权法》避重就轻,对农民土地权利仅在体系上进行了整理,具体制度上没有突破,但却为以后的发展预留了通道。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农地上的生产和保障之河的矛盾带来了契机,许可农民土地权利自由流转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7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历来是农民维持生计的基础,土地制度也就成为中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同时它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制度效应,集体土地所有权还存在着种种弊端,直接影响了土地所有权功能的发挥。本文在分析和研究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主体类型及其选择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权利主体,并提出“从所有制层面上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确定为村农民集体;从所有权层面上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确定为村经济合作社”的基本观点。最後从宪法和物权法两个不同层次提出可供参考的立法建议,作为全文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量也不断增加。在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征地补偿工作中职务犯罪的发案率日渐突出。分析征地补偿工作中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相应对策,对农村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7.
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符合福利国家建设的世界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土地征用和征收制度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有必要建构一种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确保失地农民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8.
汪跃平 《政法学刊》2007,24(2):75-79
先要澄清物权主体与所有权主体的概念范畴,依据我国立法,物权主体与所有权主体在外延上不是一致的,法人在我国可以成为他物权主体,但不能成为所有权主体。这种状况造成逻辑上的混乱。另外要澄清私人与自然人的概念,私人这个词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因为它的内涵虽然意为“私”,但是“私”与“公”的比较从来是相对的,有一定参照前提的,法人中的成员相对于法人是“私”,法人是“公”;而法人相对与国家是“私”,所以用私人所有权取代自然人所有权不科学。应该根据民法的民事主体制度,打破原来的所有权“三分法”,建立新“三分法”。  相似文献   
179.
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包括国家通过征收环境资源税以保证政府提供土地资源生态产品的公共服务职能;亦包括对因公共利益(生态保护)的需要而受到损失或者付出经济代价的人给予公正的补偿。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必须贯彻一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补偿观。就我国现行的土地资源生态补偿立法和制度运作而言,其现实可行的模式只能是政府主导型。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税收以生态受益者对国家所进行的环境经济行为机会成本进行补偿为征收标准;土地资源公益征收性质的生态补偿应当贯彻以被征收人生活水平不低于征收前为补偿标准,其补偿范围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并予以救济的维生上的财产性不利益和非财产性不利益。  相似文献   
180.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and policy making in sub‐Saharan Africa, stimulating demand for new forms of regulatory oversight. In response, a number of initiatives in NGO self‐regulation have emerged. Using cross‐national data on 20 African countries, the article shows that self‐regulation in Africa falls into three types: national‐level guilds, NGO‐led clubs and voluntary codes of conduct. Each displays significant weaknesses from a regulatory policy perspective. National guilds have a broad scope, but require high administrative oversight capacity on the part of NGOs. Voluntary clubs have stronger standards but typically have much weaker coverage. Voluntary codes are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self‐regulation, but have the weakest regulatory strength.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weakness of current attempts to improve the accountability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of NGOs stems in part from a mismatch between the goals of regul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embedded in the structure of most self‐regulatory regimes. The article uses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to illustrate the nature of this mismatch and the tradeoffs between the potential breadth and strength of various forms of NGO self‐regulation using three detailed case studie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