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107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263篇
中国共产党   104篇
中国政治   629篇
政治理论   235篇
综合类   117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文化反哺"即"逆向社会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年农民工已初步具备"文化反哺"的能力,并有责任通过"文化反哺" 提高农村成人社会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肯定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对农村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992.
从人生社会化相关理论视角看,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非理性消费现象,标志着消费社会化的缺失,其原因在于大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以及社会负面宣传的影响,可行的对策,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消费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93.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活动的开展,学生网上评教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监督、考核机制,正越来越多地在国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中被采用,其积极意义受到各高校的肯定。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学生网上评教有效性的前提,积极倡导学生的广泛参与是提高网上评教有效性的基础.客观地统计、分析和及时反馈评教结果是提高网上评教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城中村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于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和城乡二元化社会管理方式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村民既生活在城市的街道中,又遵循着乡村的生活法则。二者统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又蕴藏着内在的冲突与矛盾,引起城中村治安纠纷的纷扰与多发。笔者认为,新时期我国城中村治安纠纷具有高发性、突发性与群发性的特点,治安纠纷解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当是化解矛盾,而不是制造斗争。通过促进治安纠纷的合意解决,以实现城中村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这应成为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5.
母语对外语学习有积极的一面,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决定了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母语思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一些母语思维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迅速、有效地应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应采取“控制式升级”体制,赋予高校下设单位一定的突发事件确认权与紧急处置权。高校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分类管理,分工合作”原则,行使监测、预警、信息披露、紧急救助等各项具体紧急处置行为,同时完善能尽快控制或消除学生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且兼顾保障学生各项基本权利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法治。  相似文献   
997.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了村民享有罢免权,但是该法对于村民行使罢免权的具程序规定较为粗疏和抽象,造成了村民在现实中行使罢免权时受到重重阻力。完善罢免程序宜降低罢免决议通过的门槛,简化罢免理由;构建罢免程序中的回避制度,确保程序公正;明确罢免程序的具体步骤和时间限制;建立健全对于阻挠罢免权行使的行为的惩罚机制,将对村民行使罢免权的保护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98.
"吏治"是一个古老而又严肃的话题,封建社会的"吏治"是天子驾驭群臣,安抚皇家"江山社稷"以维护皇权统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后世史学家评判历代"明君"和"贤臣"治理绩效的重要方面。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吏治"腐败问题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信力面临严重挑战和威胁,如何走出"吏治"困境,突破"吏治"瓶颈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吏治"腐败实际上是公共行政伦理失范而产生的公共权力私用的异化行为。从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角度分析探讨,对认识和应对中国"吏治"的困境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9.
伴随着问责制的常态化,问责官员的复出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的两大特点就是无序性和隐秘性,严重损害了问责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制的缺位。《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的不足,但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应构建问责官员复出的科学机制:一是对问责官员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健全问责官员的跟踪、考评机制;三是完善公开、公正的官员复出程序;四是建立违规复出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周庆 《犯罪研究》2010,(4):54-63
以邪教倾向性人格为切入点,以高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专门设计调查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学校生活和谐,对宗教和邪教也有正确的认识。但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信仰状况仍呈现出矛盾性、非理性、多样性和可塑性的特征。部分大学生对当今社会表示不满;否认道德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部分大学生有迷信思想,甚至对邪教抱一定的赞同态度。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其科学精神;加强高校反邪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宣传宗教政策,挤压邪教生存空间;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精神需求;坚守网络阵地,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理论研究,探索邪教防控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