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4篇
  免费   14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2079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759篇
政治理论   119篇
综合类   25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若干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新近发展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总结,特别是确立了以追缴被非法转移的犯罪所得或收益为中心的司法协助新体系,放宽了双重犯罪原则对非强制性司法协助活动的限制作用,全面推广司法协助"中央机关"的联系机制,同时,倡导各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纳远程视频听证和联合调查的取证新方式。这些发展所涉及的一些新规则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2.
从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分析网上传播“性息”行为的渊源和危害,应当认定此类行为构成介绍卖淫罪;对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尤其是其特殊形态的认定,进而为刑事执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周长军  汪雷 《法学论坛》2005,20(5):99-103
对于修订后的刑法所新设的滥用职权罪,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其是故意犯罪,但相关的论证实难令人信服。合理的思路或许是区分不同的层面进行解读:从实然的角度分析,现行刑法中确立的滥用职权罪是过失犯罪;但从应然的角度反思,滥用职权罪的正确定位应是故意犯罪。为此,应当通过立法修正的形式对其进行理性重构。  相似文献   
24.
涉网犯罪在刑事案件发案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利用网络为犯罪提供各种服务的刑事案件越来越普遍.文章结合各种形式的涉网犯罪,对涉网犯罪案件利用网络寻找犯罪对象、准备犯罪工具、联络同伙、实施犯罪、销赃等情况进行仔细剖析,帮助侦查人员了解涉网犯罪,发现犯罪与网络具有的联系,为研究涉网犯罪侦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5.
片面共犯能否成立,在中外刑法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片面共犯应当是成立的:刑法的规定是其成立的法律依据,部分犯罪共同说是其成立的理论基础,司法实践需要是其成立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6.
诉讼欺诈行为研究——以刑法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诉讼欺诈是一种独特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较大。事实上,诉讼欺诈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因而应按诈骗罪定罪量刑。诉讼欺诈行为侵犯双重具体的社会关系,但其直接客体是单一客体。诈骗罪中的被骗人与被害人不必是同一人,但被骗人与财产处分者必须是同一人;在被骗人与被害人不一致的情况下,应当以被骗人为基准来判断处分意思和处分行为。  相似文献   
27.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开放性为犯罪的国际化提供了方便,各国法律、政策的差异性刺激了犯罪的国际化,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犯罪的国际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全球化引起的“失范状态”加剧了犯罪国际化的倾向。全球化形势下犯罪国际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其主要手段、以有组织犯罪为其主要形态、以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为其典型犯罪类型并以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为其主要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28.
张红侠 《行政与法》2007,(11):133-135
受贿犯罪作为腐败的重要形式,不仅严重侵害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健康机体,侵害了我们国家的廉政制度,而且严重败坏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极大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秩序。贿赂,作为受贿犯罪的犯罪对象,如何界定其范围,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给司法实践的认定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本文列举了我国刑法学界,关于贿赂范围的三种主要观点以及我国关于贿赂范围的法律界定,借鉴域外贿赂范围的立法情况,提出我国立法完善之建议。  相似文献   
29.
走私犯罪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一种严重犯罪,当前我国走私犯罪相当严重。司法实践中,单位走私犯罪涉及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关于单位走私犯罪与个人走私犯罪的界定、单位走私犯罪主体的定位等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0.
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事故罪是新刑法增加的一种犯罪,自规定后争议一直颇大,特别是医疗事故罪的主体范围问题。医疗事故罪主体除了医务人员外,实习人员、医疗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非医疗工作的人员在特定情况下也能成为本罪主体,但是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