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43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134篇
综合类   31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钟云燕  张新风 《学理论》2010,(12):246-247
根据实验内容及性质的不同,实验教学项目可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性实验、设计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类型。结合多年来从事模拟银行实验教学的经验,对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2.
和谐社会的宪政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国华 《法学论坛》2005,20(4):91-94
和谐社会乃宪政国家之基础。所谓和谐社会的宪政价值,即指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于宪政国家建设的助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助动性和积极性集中体现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有助于宪政国家所必需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形成。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使社会各阶层的融合与团结,就是要推动社会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就是要塑造公平与正义的公民文化,就是要构建规范、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机制。而所有这些,都是宪政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3.
文章集中研究中国检察权,即法律监督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从现实检察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的检视与分析入手,深入分析在检察理论研究方法中引进价值方法论和功能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法律监督本身的价值蕴含,以及在积极的价值观的导引和价值预期下,如何更自觉、更积极地强化和完善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建设和更高效地实现国家法律监督的功能。文章的学术创新之处在于,从全新的价值论、功能论及其方法论视角探讨中国国家检察制度建构和强化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以及法律监督功能实现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84.
潘万贵 《行政与法》2013,(11):72-75
保安处分制度源于19世纪的欧洲,具体包括决定制度和执行制度两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国的保安处分制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决定制度合法性和执行制度合理性的问题.本文从保安处分的基本制度入手,分析了我国保安处分制度本土化和保安处分移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保安处分制度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85.
贵州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在开发开放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努力改善软环境,树立新形象,全面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6.
在民事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当生效法律文书进入法院的强制执行程序后,因为语言文字本身的局限、执行风险的存在以及司法权威的缺失等原因,执行释明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执行释明权的对象主要包括执行根据、执行措施、执行风险等。这种释明权要受到正义理念、科学方法论、解释规则、法官素质等约束。  相似文献   
87.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是时代发展和我国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它的颁布实施将促进政府工作的一系列改革,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之际,正确界定行政许可的概念和性质,分析改革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必要性,总结《行政许可法》的亮点与实施阻力等一系列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8.
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法治政府的终极归宿在于维护民权,保障民生,顺乎民意,法治政府所体现的“民本”思想与完政理念完全契合,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支配和指导作用,构建法治政府必须遵循宪法精神,反映完政诉求,在完政的框架之内运行。  相似文献   
89.
当下中国宪法司法化的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院适用法律必须解释法律,而解释法律又必须进行合宪解释,合宪解释是目前我国宪法在司法中适用的最好方式,是现行体制下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最佳路径。各级人民法院在民事、刑事和行政诉讼中审理每一起案件适用法律时都应当考虑到宪法,进行合宪解释。每一位法官都是合宪解释的主体,都享有法律解释权和宪法解释权,但这并不否定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司法解释权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和宪法的最终解释权。法院通过合宪解释方式间接适用宪法,不必将宪法作为裁判依据而引用,但应当在裁判说理部分引用宪法条款。法院在合宪解释过程中发现法律明显违宪时,应当中止诉讼,逐级上报,由最高人民法院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处理。  相似文献   
90.
现代政治的运行需要法律的调整和控制,政治法由此而生。政治法是调整政治关系的法律,包括政治主体法、政治行为法、政治程序法与政治责任法。学界一般把政治法归属于宪法类法律。从政治的法律调节和法律本身的层级结构看,这一归类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固然也调节政治关系,但并不涵盖政治运行的具体过程,不能替代政治法,不能把二者等同。政治法也不是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国家对具有宪法内容的法律表现形式的称谓,不适合用于中国这样的成文宪法国家。把政治法归属于究法类法律不利于实现政治过程的法律调节。政治法不具有宪法属性,是宪法之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