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6篇
  免费   192篇
各国政治   139篇
工人农民   328篇
世界政治   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2篇
法律   2612篇
中国共产党   145篇
中国政治   526篇
政治理论   415篇
综合类   20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With the increasing dispers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wner's continued desire to retain that part of the equation for which the bargain was struck. In terms of patents, the patentee strikes a deal to disclose the invention to the public in exchange for a monopoly over its use for a limited term. Copyright holders contribute their works to the intellectual pool receiving value by sale, lease or license. In 2012–13, the U.S. Supreme Court was tasked with delineating the realms of two intellectual property exhaustion doctrines and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where to draw the line with regard to an IP owner's ability to control the protected invention or work via patent or copyright, respectively. In one case, the Court permitte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 to restrict a subsequent purchaser's use of the product subject to protection, while in the other case the Court rejecte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ttempt to control the downstream use or resale of the produ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eva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exhaustion doctrines, analyzes and reconciles the Court's decisions in these cases,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navigating restrictions on use of U.S. protected products and works around the globe.  相似文献   
852.
财产权准征收的判定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权准征收是指对财产权的形式限制构成对财产权的实质剥夺。其判定基准为财产权的"一般限制"与"特别限制"所划出的一道清晰界限。基准的建构层面涉及世界观与方法论两大体系。世界观维度是一个多元多维变量所组成的复合系统;方法论维度是在综合考量各变量功能和性质的基础上,实施对象基准→结果基准→综合基准的方法路径。对象基准是判定的前提和起点,是区别财产权"一般限制"与"特别限制"的形式化识别机制;结果基准是判定的实质内核,是区别财产权"一般限制"与"特别限制"的实质化识别机制;综合基准是配套性判定,弥补结果基准功能的不足和局限。此外,基准的设定还须考量平等、比例和信赖利益三项原则。现阶段,在模糊地带应坚持"从严"认定模式,并以"法益衡量论"作为其兜底性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853.
专利许可中的价格限制是许可人对被许可人实施许可专利而制造的专利产品销售价格的限制。专利许可中的价格限制可能对竞争产生影响,多数国家的反垄断法对这一行为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关注。但多数坚持合理原则,即在界定相关市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诸多涉案因素,综合衡量限制竞争与相关效率之利弊,做出最终判断。我国在制定相应指南时,应在坚持合理原则的基础上,强化指南的可操作性,寻求立法一般规定的具体化,形成有针对性的特殊规则,对初次销售价格限制与转售价格限制做区别对待,并在宏观上恰当协调和衔接价格法、专利法与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5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全球范围内的电视节目模式许可交易日益增长,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法律纠纷,而电视节目模式的法律保护仍然存在立法空白。结合欧美法院判例和学术界的观点,本文对中美电视节目模式的法律保护现状、电视节目模式的侵权认定以及在现阶段如何对电视节目模式进行法律保护作出了初步探讨,得出结论是未来趋势应将电视节目模式作为汇编作品予以著作权法的保护,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855.
孙光宁 《北方法学》2014,(4):137-145
宪法解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在宪法解释方法的历史发展中,存在着两大分支:德国传统和美国传统,二者分别以文义解释和原旨主义为主导性解释方法。虽然两种传统有着诸多差异,但从20世纪以来却出现了趋同的倾向,以重视社会学解释方法为集中表现。在两种传统的差异与趋同中,中国宪法解释可以受到多方面的启示,包括回归宪法文本、期待个案发轫、扩展主体范围和重视社会效果等。  相似文献   
856.
周刚志 《北方法学》2014,(1):132-139
地方"土地财政"的宪法基础,不仅在于"租税并存的财政分权体制",更在于宪法文本所确立的"赶超型战略"。其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等宪法上"国家目标规定"之实现,亦在实质上侵害到公民的"自由权"、"生存权"等基本权利,其间已经隐含了宪法规范的效力冲突。为此,我国需依循"人权保障"的宪法理念,在整个财税法制领域贯之以"量能课税(费)"、"生存照顾"等法治原则,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推进法治化的财政支出制度改革,以消减地方"土地财政"的扩张冲动,遏制其负面效应之滋生。  相似文献   
857.
Advances in neuroscience should be subject to a robust public dialogue that includes attention to the legal and human rights issues raised by both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58.
民事权益受损者本应通过民事诉讼获得救济,一旦其请求行政机关介入查处违法行为或解决民事纠纷时往往会引发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本文采实质诉权说认为,民事权益受损者起诉权的认定应以公法请求权为基础,故需以保护规范理论为工具探寻公法规范中是否包含保护私人利益的指向,而非简单以侵权行为影响论或行政行为影响论判断受害者的行政诉讼原...  相似文献   
859.
随着依法治国政策的不断推进,健全养老医疗服务的法治体系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在养老医疗服务过程中未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在对养老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对养老医疗体系的保障以及老年人权益救济等方面欠缺规范,不利于法治功能的发挥.在分析《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的基础之上,提出强化监管、完善保障体系、明确侵权责...  相似文献   
860.
早在80年代,理论界就曾讨论宪法司法化问题.宪法司法化的障碍源于最高人民法院1955年和1986年做出的在法院判决中不准引用宪法的两个批复.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在"冒名上学"案中做出了关于法院判决中可以引用宪法的相反批复,从而使宪法司法化问题再度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本文拟就宪法司法化的含义、现状和难题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