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58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65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411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174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3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并不只是单纯的电子技术革新,互联网技术及其对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也不是简单的"触网",必须从社会形态和经济生活的合理性中寻求对网络经济的全面理解.本文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入手寻找网络经济,继而就网络经济的涵义及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2.
Scheb  John M.  Lyons  William 《Political Behavior》2001,23(2):181-19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mass public's perceptions of the factors that actually influence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as well those that ought to influence such decisions. We expect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between what the public believes ought to be the case and what it perceives to actually be the case with regard to Supreme Court decision making and that these discrepancie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ublic's assessment of the Court. More specifically,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public believes that political factors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Court than ought to be the case and that the public perceives traditional legal factors to be less influential than they should be. We find that the expected discrepancies do exist and significantly detract from popular regard for the Court.  相似文献   
73.
当事人是案件过程的亲历者,是事实认定的最佳信息来源,其陈述助益真实之发现;当事人与案件结果具有最密切的利害关系,是最差的证人,其陈述阻碍真实之发现。鉴于当事人对案件真实发现正反两面之功效,向来以正确而慎重裁判之达成为目的诉讼程序,将当事人询问规定为补充性证据,并居于证据种类排序的末位。而在以简易、迅速而经济裁定之达成为目的之行为保全程序中,首先询问当事人既能契合程序固有的快速解决机制,又可以满足被申请人甚至案外人之程序保障,使得法官尽早掌握案件要点。因此,取消当事人询问之补充性地位,并置于证据种类排序的首位更符合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以近几年频发的“群体性表达事件”为切入点,提出其作为法制外集会游行示威权的尴尬地位;进而以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为坐标,分别对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文本规定与其他国家有关集会游行示威规则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本着务实与渐进的原则提出了重新审视并改进我国集会游行示威相关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文章从人类学的仪式理论与实践出发,引入仪式在日常生活和在司法领域的表现及作用,从而阐明仪式对立统一的存在价值。其次,从陪审制度这一现代司法仪式的阻断功能、辅助司法权威功能以及稳定司法功能进行全景式考察,阐述陪审制度借助仪式这一载体而体现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6.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用有限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才 ,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毕业生在就业时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合理安排使用 ,做到人尽其才。目前 ,在实际中却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现象 ,我们要认清其产生原因和本质 ,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合理安排 ,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必须研究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8.
误收假币后故意使用的行为具有刑事可罚性,应当以使用假币罪定罪处刑。在犯罪认定时,客观要件之中的“使用”行为不应以置于流通为必要;只要能够根据基础事实予以合理推定其主观上为“明知”,就足以认定其符合本罪的主观要件。由于该行为的期待可能性较小,因此处刑时应结合我国针对误收假币后故意使用行为的立法变动情况,对于数额较大的情形原则上只判处罚金刑,而是否侵犯公私财产权这一随机客体也具有影响量刑的功能。  相似文献   
79.
对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行为训练是提升民警心理素质、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目前的心理训练在提高民警一般心理能力、团队合作、维护心理健康方面开展较好,至少发挥着缓解压力也掘潜能、学习合作、完善人格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我们还应继续在心理行为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0.
差异性社会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客观定位。其中,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差异性社会形成的基点;规范人的主体性行为是差异性社会的制度要求;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是差异性社会的基本任务。从政治学层面梳理差异性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