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5篇 |
工人农民 | 19篇 |
世界政治 | 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9篇 |
法律 | 45篇 |
中国共产党 | 34篇 |
中国政治 | 69篇 |
政治理论 | 28篇 |
综合类 | 1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朱丕智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6):24-26
1917年爆发的“文学革命”是社会时代的产物。社会制度由帝制而共和的变迁,社会恶劣环境状况的刺激,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学改良的积淀和新文化运动的助产,构成了“文学革命”产生的四大主要社会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12.
Bronwyn Statham 《Law and Critique》2008,19(2):139-164
It has become a common place of contemporary legal theory, particularly postmodernist legal theory, to reject modernist jurisprudence’s assumption of law’s disciplinary autonomy. Within this enthusiasm for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law, what is less common is detailed analysis of precisely how interdisciplinarity is figured, rhetorically and epistemologically, in the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legal theory. It is with a view to detailed analysis of this kind that this paper emerges. Its aim is to explore in detail how interdisciplinarity might be figured, and with what consequences, in the jurisprudence of postmodernity. The particular site of this exploration will be Costas Douzinas and Ronnie Warrington with Shaun McVeigh’s Postmodern Jurisprudence: the Law of Text in the Texts of law. Published in 1991, this text remains widely influential – it has become a contemporary classic in its genre. It is not the intention of this paper, however, to represent this text as exemplary. Rather,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ad this text in its particularity, to focus on its particular vision of postmodern jurisprudence.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Postmodern Jurisprudence figures interdisciplinarity in terms of genre; and that this understanding of interdisciplinarity is problematised by the unacknowledge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genre – one associated with Jacques Derrida and the other associated with Jean-François Lyotard – which the text invok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roject of postmodern jurisprudence – as title and as label – appears rather differently if it is imagined, on the one hand (following Derrida)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the passe-partout and, on the other hand (following Lyotard),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the differen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is internal tension should at least give us pause for thought when approaching the complex phenomenon of interdisciplinarity in postmodern legal scholarship mor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3.
我国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高尚荣辱观的引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为中华民族树立起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光荣的荣辱观,我国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增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光荣的思想,进一步挖掘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财富创造的源泉;把人才观与荣辱观相结合,汇聚起了真正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找到了新时期促进我国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邓建华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3,26(3):17-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通常包括中国共产党、党的理论工作者、人民群众,而其客体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动力机制等诸方面。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必将有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客体之间进行逻辑互动,从而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在建设学习型政党背后真正起作用的力量离不开政党文化的建设,建设政党文化对于构建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何为政党文化和政党文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并采取系列举措推进政党文化建设,进而推进学习型政党构建。 相似文献
16.
曾骊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31(2):10-12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以“爱的教育”为载体,探讨怎样用学雷锋常态化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习雷锋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实现学雷锋活动“校为基地,四化联动,五方助力”的常态化机制化,取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立德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7.
孙跃纲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24(2):58-61
研究《共产党宣言》,必须有一个发展反思的向度。从时代的客观立场看,由资本自由竞争向垄断帝国主义转向,经过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如今已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从主体的价值追求看,资本的扩展使人类共同面对的发展问题更加突出;从国际关系看,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强化了合作、和谐世界建设和科学发展的价值。资本权威的强化以及不断走向社会化的趋势,更加突出了《宣言》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建军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1):5-9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社会的文化遗产,科学地提出了自己的权力制约思想;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的革命和建设中,为避免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提出了自己的权力制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继承和进一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制约思想。在当前新形势下,权力制约的战略构想又有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9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优秀青年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诞生,给中国青年带来了深刻、久远的影响,而且也使得中国青年有了自己的组织。当代青年要以共青团组织的历史精神承载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弟子规》热在全国不断蔓延,不仅很多中小学开始教授这本书,更有不少企业以这本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参照。通观《弟子规》全文,它不仅是一本简单的启蒙读物,其字里行间更蕴含着近代以前中国社会秩序的要求与规范。当今国家大力推动社会建设,《弟子规》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很多,进一步分析与阐明《弟子规》文本的价值对其将有更进一层的认识与掌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