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320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155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4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边健 《青年论坛》2009,(2):121-123
纳税信用是税收信用的核心,受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信用立法缺位等原因的影响而发展受到限制,随着经济的逐步稳定发展,应从完善税制、完善信用评定等级、培养诚信纳税意识、建立纳税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纳税信用。  相似文献   
102.
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刺激了社会成员的个人欲望,调动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但同时社会不良因素也使一部分人的需要过度膨胀,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经济诈骗的犯罪心理。探讨这种心理形成的机制,可以为犯罪预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个人信用失范问题由于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等原因日渐突出,严重阻碍着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是我国当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4.
男权观念下的感情悲剧--解读《中国式离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式离婚》因为展现了当今普遍存在的感情婚姻危机而热播一时,然而电视剧在呈现这些事实的同时,并没有揭示出这些事实是由戕害人性、非常隐蔽的男权观念所致。本文分析了剧中三个核心观念的男权本质,指出,只有彻底消除男权观念的陷阱,打碎落后的性别秩序,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与家庭,实现两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杨春然 《法学论坛》2021,36(1):138-152
计算机侵入禁止源自于传统的侵入禁止规范。在大数据、云计算、cookies技术的背景下,该罪构成要件要素的"访问",应采最广义的发送信息说,主要应由"未经授权"限制该禁止规范。由于互联网协议已明确规定网络具有开放性,所以,计算机同意通常等同于机主同意。当计算机不使用公共域名或者使用第三方软件为用户访问设置了现实障碍时,被告人使用第三方软件或者规避认证制度而进行的访问,会被视为是事实欺诈,计算机同意因有别于机主同意而无效,行为构成未经授权的访问。越权访问实际上是违约行为,即使其构成欺诈,但由于计算机产生认识错误的对象通常并非是访问行为本身,而是其回报或者意义,所以,被害人同意仍然有效。这也是刑法原则上不干预违约行为的规范原因。然而,当违约行为违反预期功能、义务冲突和合理预期等标准,而动摇了同意的基础时,则会使其由诱因欺诈变成事实欺诈,被害人同意无效,行为通常会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06.
"套路贷"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行非法侵占他人财物之实的新型犯罪,具有犯罪意图的侵财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犯罪团伙的组织性和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我国对"套路贷"犯罪的立法规制,总体上契合惩处"套路贷"犯罪的情势与实际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对"套路贷"犯罪的司法规制呈现民多刑少的格局,规制的主要罪名是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规制的核心标准是划清"套路贷"犯罪与高利贷、非法讨债行为的界限。改进"套路贷"犯罪的刑事规制,应确立"重重轻轻,以重为主"的刑事政策,在《刑法》中增设套路贷诈骗罪,健全"套路贷"案件的刑民衔接机制,探索"套路贷"犯罪案件专业化办理机制,积极推行"套路贷"犯罪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07.
This paper uses a survey experiment to assess what individuals understand about election fraud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they see it as a problem. I argue that political parties are central to answering both these questions. Results from the 2011 CCES survey suggest respondents a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relative incentives of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where fraud tactics are concerned, but whether voters see these tactics as problematic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partisan bias. The results show little support for the notion that partisan ideology drives fraud assessments, and suggest support for the idea that individual concerns for fraud are shaped a desire for their preferred candidate to win. These results offer insights that might be applied more broadly to questions of perceptions of electoral integrity and procedural fairness in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108.
Integrity of elections relies on fair procedur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election process, and fraud can occur in many instances and different forms. This paper provides a general approach for the detection of fraud. While most existing contributions focus on a single instance and form of fraud, we propose a more encompassing approach, testing for several empirical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possible forms of fraud. To illustrate this approach we rely on a case of electoral irregularities in one of the oldest democracies: In a Swiss referendum in 2011, one in twelve municipalities irregularly destroyed the ballots, rendering a recount impossible. We do not know whether this happened due to sloppiness, or to cover possible fraudulent actions. However, one of our statistical tests leads to results, which point to irregularities in some of the municipalities, which lost their ballots: they reported significantly fewer empty ballots than the other municipalities. Relying on several tests leads to the well known multiple comparisons problem. We show two strategies and illustrat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ach potential way to deal with multiple tests.  相似文献   
1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自从1994年1月1日生效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次修订因为规定了对经营者的惩罚性赔偿,所以备受人们瞩目。对于如何认定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消费者、经营者、欺诈三个词在此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量的争议也聚集在此三个关键词上。如果将其概念、范围用法律明确下来,那么此条解释和适用上的矛盾将会被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0.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分转换需要严密的制度设计。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在实施"学分银行计划"时,对于学分转换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设计:第一,校企合作制度:学分转换的权力框架;第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学分转换的操作机构;第三,以职业分析为先导的专业设置制度:学分转换的课程基础;第四,学时与学分的转换制度;第五,灵活学业制度与学分累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