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5篇
  免费   132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2019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729篇
政治理论   121篇
综合类   25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71.
大数据时代下的主动型侦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模式是侦查的最一般路由,侦查人员借助其对案件侦查形成基本的工作思路.当前犯罪出现了动态化、智能化、组织化的异化现象,处于基础性地位的反应型侦查模式在应对犯罪异化时遇到了困难.本文研究反应型侦查向主动型侦查转型的相关问题,借助了大数据对于行为、事件的预测功能扩展了原有的主动型侦查模式适用的外延范围并厘清了其在适用时所要解决的与反应型侦查所不同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2.
在校学生涉黑的主体包括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他们加入涉黑组织的形式包括被引诱加入、被强迫加入和由违法犯罪团伙转化来的自行建立的涉黑组织。影响在校学生涉黑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校园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缺陷,还有在校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预防在校生涉黑,需要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修正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在校学生心理辅导与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3.
在刑法学、犯罪学等刑事法学理论体系中,研究犯罪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犯罪概念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实质的犯罪概念,另一种是规范的犯罪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实质的犯罪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实质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先于规范的犯罪概念,实质的犯罪概念的界定与统治阶级的犯罪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即有什么样的犯罪观便有与其相应的实质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74.
假币犯罪案件的特点与侦查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假币犯罪活动日渐增多、形势严峻。深入研究假币犯罪的特点、规律以及犯罪原因.是成功遏制假币犯罪的关键。假币犯罪活动,不仅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些群众因误收假币而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仅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感。由此也引发了不安定的因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和治安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5.
随着互联网络信息的普及,网吧成为一项热门的行业。互联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捷的服务,满足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于是,网吧作为新兴的一类公众聚集娱乐场所,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勾进一步加强网吧消防管理,防止火灾发生,保护上网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其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于是,探讨研究如何预防火灾,减少火灾损失,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6.
柳忠卫 《河北法学》2007,25(8):70-75
在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中,行为人明知其持有、运输的是"伪造的信用卡"或"伪造的空白信用卡"是一种对行为对象的明知,行为人虽然对"伪造的信用卡"和"伪造的空白信用卡"施加了影响,因为其不具有合法性,与刑法所保护的信用卡管理秩序也就不存在必然的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也就不能反映和体现信用卡管理秩序,因而是行为对象而不是犯罪对象.伪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与以骗领信用卡方式实施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之间构成手段与目的牵连关系,但由于刑法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定罪处罚,因而虽然是牵连犯,但不能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而应按刑法的有关规定处罚,这是牵连犯处断原则的例外.  相似文献   
177.
刑法典与犯罪论体系的关系是犯罪论体系论争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对此,主张"维持论"的学者提出了"刑法典对犯罪论具有制约关系"的命题。通过对德国犯罪论与刑法典关系史的考察,可以看出,无论是构成要件、违法性还是罪责,都不是德国刑法典的产物,而是德国刑法学者智慧的产物。更为重要的是,阶层犯罪论体系的这些基本概念,通过在刑法学界形成共识之后,形塑了德国刑法典的发展。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建构不应拘泥于刑法典本身的规定,因此引入德国阶层犯罪论体系并不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178.
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取消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建华 《现代法学》2001,23(4):130-134
在我国 ,刑法规定非索取性受贿罪的成立要求有“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素 ,而刑法理论上对这一要素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存在着种种不同的主张 ,文章在对这种种主张进行分析后认为 ,无论采用那一种主张 ,都会造成一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者逃脱受贿罪的刑事责任 ,应从刑法的规定中去除这一要素。  相似文献   
179.
犯罪对象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发民  康诚 《法学研究》2007,29(5):121-128
刑法学者之所以在不同场合赋予犯罪对象不同含义,是因为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传统犯罪对象概念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重构犯罪对象概念,将“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与“犯罪客体的直接物质承担者”两种含义适当分离,在理论上区分为直接犯罪对象与间接犯罪对象,二者作为犯罪实行行为指向的事物,有时可发生部分重合,但功能上并不相同,不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80.
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 argues that racial/ethnic heterogeneity is a key neighborhood characteristic leading to social disorganization and, consequently, higher levels of crime. Heterogeneity's effect is argued to be a result of its fragmentation of social ties along racial/ethnic lines, which creates racially homophilous social networks with few ties bridging racial/ethnic groups. Most studies of social ties in social disorganization models, however, have examined their quantity and left unaddressed the extent to which ties are within or across different racial groups. This study goes beyond previous studies by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both racially homophilous and interracial friendship networks on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Using multilevel models and data from 66 neighborhoods with approximately 2,300 respondents, we found that heterogeneity actual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residents with interracial friendship networks, but the percentage of residents with interracial networks de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In contrast, the percentage of residents with White racially homophilous networks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Examining the microcontext of individuals’ networks, however, we found residents with interracial ties reported higher likelihoods of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and that this effect was enhanced in neighborhoods with higher percentages of non‐White racially homophilous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