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92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3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当前许多地方对承包土地有一个片面的理解 ,认为承包土地稳定 ,就是不能动 ,动了就会违背国家的政策 ,其实这是对国家政策的一种误解 ,承包土地应在流动中稳定 ,在稳定的基础上流动。目前 ,应规范、完善和稳定农民的承包权 ,在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 ,推进土地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32.
在以统一法制为目标的法律解释体制下,最高司法机关供给的司法解释资源无法满足地方司法机关的释法需求,构成了司法解释场域的“央地矛盾”.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地方司法机关开始自发转向“地方释法”,试图以发布地方释法文件的方式实现司法治理效果.中央虽对“地方释法”持禁止态度,但制定的相关规制规范却过于宽松,未能起到应有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在界定警察公共关系科学内涵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践经验,探寻我国新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34.
吴春岐  王彬 《法学论坛》2006,21(4):47-52
对受刑人权利保护必须对受刑人权利进行准确的法律定位,在受刑人权利的价值基础上,正当性的权利本质是受刑人权利法律定位的逻辑起点;在受刑人权利的逻辑结构上,可以将受刑人权利分为受刑人人权、受刑人公民权和受刑人基于矫正产生的特殊权利;在法律关系的考量上,将受刑人权利和刑罚执行权力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范畴,而不是将受刑人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范畴;在刑事法律关系的运作中,以受刑人权利为本位,而不以受刑人管理为本位,以实现对刑罚执行权力的制约和对受刑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35.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武生 《法学研究》2006,28(3):53-62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具体改革方案的设计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推进,应是引进大陆法系的从参加制度时,保障从参加人的诉讼权利,同时赋予从参加人一次性纠纷解决的选择权;而引进美国的第三方被告制度时,则需要为第三人提供更有力的保护措施。此外,还应增设交互诉讼制度,重新界定第三人的范围,将可以作为本诉共同被告的人从第三人中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36.
跨国网络犯罪的增加使得跨境电子取证的实际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在2018年颁布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目的之一是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为我国履行国际条约义务提供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跨境电子取证面临着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网络主权、司法管辖权理论使得单边取证存在着非法性可能。传统跨境电子取证因数据本地化存储和"倒U型"取证结构而效率不高。现有的国际司法协助程序繁杂、时间冗长,无法满足打击跨境犯罪和电子证据取证的现实需求。因此跨境电子取证的简易程序构建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对现有司法协助程序进行适当简化,遵循合法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构建境内外双方执法者直接合作方式合法化、派员调查取证方式、建立个案电子取证协助机制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3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构建的一般案件"一裁两审"、特殊案件"一裁终局"的裁审体制是对我国原有制度的重大修改,该法确立的分类处理机制以及对仲裁机构资源的整合必将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如何在受案范围以及程序衔接上理顺劳动监察与裁审体制的关系,也是在理论及制度上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8.
To what extent do economic concerns drive anti‐migrant attitudes? Key theoretical arguments extract two central motives: increased labour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fiscal burden linked to the influx of migran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new evidence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material self‐interest on attitudes towards immigrants. It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experiment embedded in representative surveys in 15 European countr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uropean refugee crisis in 2014. As anticipated by the fiscal burden argument, it is found that rich natives prefer highly skilled over low‐skilled migration more than low‐income respondents do. Moreover,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se tax concerns among the wealthy are stronger if fiscal exposure to migration is high. No support is found for the labour market competition argument predicting that natives will be most opposed to migrants with similar skil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ly skilled migrants are preferred over low‐skilled migrants irrespective of natives’ skill levels.  相似文献   
39.
While public opinion about foreign policy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less systematic research of foreign policy opinions in other countries. Given that public opinion about international affairs affects who gets elected in democracies and then constrains the foreign policies available to leaders once elected, both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holarship benefit from mor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foreign policy attitude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new data,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ommon set of core constructs structuring bo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attitudes about foreign policy. Surveys conducted in four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France and Germany) provide an expanded set of foreign policy‐related survey items that are analysed using explorator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ESEM). Measurement equivalence is specifically tested and a common four‐factor structure that fits the data in all four countries is found. Consequently, valid, direct comparisons of the foreign policy preferences of four world powers are made. In the process, the four‐factor model confirms and expands previous work on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policy attitudes. The article also demonstrates the capability of ESEM in testing the dimensionality and cross‐national equivalence of social science concepts.  相似文献   
40.
人本管理,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哲学观点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以促进人自身完善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辨证统一为原则的管理理念,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和人共同发展为目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人本管理,必须把握和处理好管理与激励、个人与团队、关心人和塑造人、人员和资源等四个方面的关系,从而使管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提高员工能力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