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283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91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2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视损伤评价是制定视损伤残疾标准、统一标准适用的基础。由于基本问题缺乏界定与研究,导致我国残疾标准制定困难、理解适用混乱,影响了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应解决视功能含义、确定视残疾与个体残疾的关系、拣选检验指标、开展视残疾生存质量调查和一体评价视损伤等主要问题,加强残疾理论与法学、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残疾评价体系,促进残疾评定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222.
《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免责事由、医疗机构实施过度医疗的责任以及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护做出了更为明确和系统的规定,这在医疗损害赔偿立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3.
欧洲是较早进口和消费石棉的地区,石棉的使用不但对劳动者造成损害,也对企业周边居民以及劳动者的家属造成身体损害。自20世纪90年代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问题显现之后,一些国家开始关注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补偿制度的构建。法国是建立这一制度最早的国家,其后,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家也通过立法对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给予补偿,不过,由于社会情势不同,这几个国家的相关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4.
的罪过是过失,并且过失的内容包括危险状态和轻微的危害结果。可以把危险驾驶罪情节分为有形情节和无形情节,前者包括财物损失数额和人员伤害情况,后者包括影响、具体场合、时间、危险状态等。有形情节不能纳入入罪标准范畴,而无形情节应当纳入。应当坚持以主观罪过的不同,区分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认定其主观罪过时,可以采取将行为人的年龄、背景、经历、事后表现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的方式进行推定。  相似文献   
225.
刘加良 《法律科学》2011,(3):151-159
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的理论根据是"司法权的社会性",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为司法权的社会性在市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妥当回归提供了可行途径。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力量参与司法的正当诉求,可为法院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宽大的现实舞台。现行《宪法》第123条和第126条能够为民事审判权行使方式的二元化提供合理的解释空间,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在宪法框架内具有正当性根据。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不能坐等司法权的强大,其在相势展开的同时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和有效性标准。  相似文献   
226.
围绕着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我国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多种路径并存的制度体系,为公共利益提供全面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机制之间应如何衔接的难题。衔接规则的缺失会引发不同机制功能重叠、相关主体角色错位、权责不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功效的发挥。因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多维衔接机制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任务。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衔接安排本质上是行政权能和司法权能的优化配置问题。基于二者的权限划分与功能定位,结合我国实践和域外经验考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衔接安排应当遵循"行政救济优先于司法救济"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制度设计层面,通过明确政府索赔权的适用范围,确立行政执法的优先性;通过完善民事公益诉讼启动的前置条件,确立行政救济的优先性;通过完善具体的诉讼程序规则,确立"先行后民"的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227.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claims for psychiatric damage following the death of a family member, where that death has been caused by medical error. 1 The relative's position is a subject of heightened interest since the exposure of the plight of the parents involved in the UK organ scandal, 2 and in the case of an iatrogenic death it is, of course, the family who are essentially the focus of the law's attempts to provide redress. Whilst the cases of deceased patients' relatives seeking damages for mental harm are inherently problematic in light of the restrictive secondary victim criteria applicable to psychiatric damage claims, a close look at the rules which permeate this area of compensation reveals that denying compensation to the relative suffering psychiatric harm is difficult to sustain. 3  相似文献   
228.
运行至今14年的《国家赔偿法》,自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修正案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法学界的修订建议不断,多位专家表示,若不进行系统性修正,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法律的尊严与长期适用性,其中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与物质损害赔偿制度相适应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甚少,存在诸多缺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法律对人权的关注和保障,是社会正义和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9.
戒毒难之探索--吸毒复吸机理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对人体造成了生理上的实质性损害,改变了人脑中枢的正常犒赏功能,仅仅依靠自然或意志是不可能恢复的.因此,生理依赖才是其根本的原因,心理依赖是建立在生理依赖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30.
民事法律中“公平责任”和“公平原则”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是“公平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的具体体现,具体到医疗损害赔偿中应坚持贯彻公平原则。但是目前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有一种滥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现象。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此种现象,试图说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