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定向反射初始化是犯罪心理测试前谈话的心理机制。测前谈话的主要目的就是促成心理定向 ,促进选择性注意的形成 ,即作案人只对相关问题发生反应 ,而无辜者只对准绳问题发生反应。由此建议测前谈话遵循主试介绍、被试自陈、开发准绳、激励测试的规范步骤。  相似文献   
92.
郭天武 《政法学刊》2006,23(6):10-15
英美法国家与大陆法国家有关保释概念的表述并不相同,相应的两大法系对于有关保释的具体制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英美法国家,还是大陆法国家对于现代保释理念的理解是相同的,即现代保释是一种权利、是一种有条件释放、是一种可能导致惩罚的承诺、是一套完整的诉讼程序。这种现代保释的理念与制度对于我国保释制度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证人不出庭作证,极大地伤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和司法的权威,也与法治的精神相悖。为此,有必要探讨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法理基础,认真分析我国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深层次原因。在吸取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证人出庭作证的传唤程序、保障证人出庭的强制手段和伪证制裁措施等三个方面,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94.
对品格证据进行释义与法理分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被告人品格证据的使用的演进历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就美国关于被告人品格证据的立法与使用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以美国为借鉴,初步提出我国关于被告品格证据使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95.
刑事自由裁量权与刑法基本原则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庭  董进宇 《现代法学》2006,28(5):119-129
刑法基本原则不但是制定、解释和适用刑法的准则,而且体现了刑法的基本精神。刑事自由裁量权是刑法适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权力。罪刑法定原则并不排斥刑事自由裁量权,罪刑法定原则认可以严格规则为主、以自由裁量为补充的立法模式。自由裁量权对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有一定的冲击,所谓的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实际上是包括了自由裁量因素在内的相对意义的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本质上确认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具相辅相成性。  相似文献   
96.
朱颖俐 《河北法学》2003,21(5):138-142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规定,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必须提交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合同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由审批机关进行审批。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分别从该制 度的成因及其实施二十余年的绩效以及对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的考察等角度分析论证我们现行 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审批制度的不合理性,并根据合同自由原则的基本原理,提出尽快修改该制度 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法治国家的实现。而目前我国当务之急是建构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机构,以结束我国几十年来有宪法无违宪案件的不正常现象。文章对世界三大违宪审查模式进行了利弊比较。  相似文献   
98.
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司法实践中界定洗钱行为提供了依据,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其所规定的六种洗钱行为中"通过买卖彩票、奖券等方式,协助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的表述不当,应当进行修改,使定罪处罚的规定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9.
陈甦 《法学研究》2011,(5):3-19
我国法律体系形成过程的特点,造就了同时期法学研究的“立法中心主义”特征,具体表现为以功能设计与规范建构为路径的立法论研究范式、大规模引进域外立法材料引致的外源型研究范式、基于立法引导型建构的学术导向范式。这种“立法中心主义”的研究为法律体系的建构和充实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体系前研究范式”隐含的学术缺陷也日益明显,难以满足法治不断发展的需求,有必要向“体系后研究范式”转型。在建构体系后研究范式时,宜确立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的学术取向、立足中国场景发现和讨论中国问题、基于平等心态拓展法学知识的域际交流、开展问题导向的新综合研究、赋予解释论研究以应有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00.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不当地突出了法院职权的积极运作,忽视了双方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给庭审效率的提高乃至司法公正的实现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我们可以汲取西方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明确进入审前准备程序的案件范围,完善答辩状制度,设立专职审前准备程序法官,建立审前准备程序强制履行制度等途径,改进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