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346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23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eatures found within peace agreements is provisions that call for post-civil war elections. Unfortunately, the initial post-war elections often increase the risk of civil war recurrence. While past research has consistently confirmed this finding, it focuses only on one element of the democracy. Rather than focusing solely on electio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aws surrounding the electoral process. Specifically, I examine how changes in electoral laws that are called for in peace agreements impacts the risk of renewed civil war. Building on research that examines the context of post-civil war elections, I argue that reforms to electoral laws that precede the initial post-war election substantially reduc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at election. This proposition is supported with evidence from survival models of peace failures fo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s from 1989 to 2010, demonstrating that electoral reforms reduce the risk of civil war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602.
Abstract

We explore the dynamics of the elite political settlement in Bangladesh after the democratic transition in 1991 and its impact on the elite interactions in the arena of competitive electoral democracy. We trace the history of how a political settlement around regime succession developed in the mid-1990s, and then experienced difficulties in multiple stages, and finally broke down in 2011. Violence was instrumentally used, by the ruling elites and the main opposition party, to influence the processes of negotiations around the succession of power. We argue that ‘partyarchy’—where political parties exert informal control of the party through formal processes and institutions—and dynastic rule prevent the political elites from reaching a stable settlement around regime succession. We also show how the changes to the rules of the game around regime succession have led to a qualitative shift in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violence in the political domain, and explore why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remains elusive.  相似文献   
603.
学术界关于南海争端与中国国家安全的研究,大多基于对象国政策、南海地区权力格局以及中国政策的动态分析,缺乏对于中国南海战略思维和政策的系统梳理。中国南海战略思维包括搁置、大局和寻求共识等多维度的内容,同时对于争端本质倾向于和平的看法。它经历了从基于战略理性的单边默契到文化认同的单边默契的演进,体现了螺旋式变化的特点。中国南海战略思维的固化受到特定政策效果的正反馈、道德正义性以及政治文化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力量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外生环境的震动与刺激和领导集体的战略决心增强的情况下,它会发生积极的调整与变化。剖析中国南海战略思维的内涵、特性及其演变,能为理解中国外交的微观基础以及处理好中国的相关争端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04.
宪法适用是一个由全面否定到部分肯定的过程。考察司法和司法权,就会得出结论:宪法适用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当的。  相似文献   
605.
德国集体合同制度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集体合同法律体系以及相应的集体合同制度。完善的立法不但保障了集体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劳资关系的良性发展。劳动法院是解决集体劳动合同纠纷最主要的机关,劳动法院通过正确适用和解释法律,保障集体劳动合同纠纷得以公正地解决。  相似文献   
606.
在国际金融危机及劳动法律实施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的劳动争议呈现出数量多、类型多、群体性劳动争议多、调处难度加大等新特点.工会面对这些新特点,应通过民主管理、协商等方式在争议发生前介入.在社会化、多元化调解大背景下发挥工会的劳动争议调解核心作用,通过仲调对接、诉调对接、委托调解等方式参与仲裁和诉讼,通过劳动争议预警等诸多方式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607.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是西方国家解决工作场所劳资冲突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国外劳资冲突替代性解决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实施效果和影响实施效果的情境因素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了一个整合性的研究框架,并从替代性解决机制程序本身的特点、程序选择的影响因素、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劳资冲突替代性解决机制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08.
徐银波 《法学研究》2020,(2):149-168
决议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无法完全适用民法总则第157条关于法律行为无效之后果规定。民法总则第85条、第94条以及“公司法解释四”第6条设定的善意相对人保护规则,过于简单和武断,需区分决议主体、决议内容、瑕疵事由而类型化地认定法人依瑕疵决议所为行为之效力。在法人内部,瑕疵决议溯及无效,但需依裁量驳回制度认定后续决议之效力,并适用法律行为相对无效理念保护第三人利益。就外部行为,决议无效导致行为违法,应依民法总则第153条认定行为效力。决议不成立或被撤销,则仅在法律设有强制决议规则之前提下方才导致行为欠缺法定要件,从而影响外部行为效力。因不同强制决议规则所欲保护的成员利益不同、所涉第三人利益不同,需区分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交易行为与组织行为,认定此种情形下外部行为之效力。有别于交易行为的相对性、独立性,组织行为具有涉他性、持续性之特征,需设立特别的公司组织行为效力诉讼规则,方可解决这一组织法问题。  相似文献   
609.
论消费者纠纷专门仲裁解决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伟  常廷彬 《河北法学》2007,25(11):14-17
消费者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的一种,但其有自己的特点.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纠纷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解决方式得以化解,但多元化的解决途径其实并不多元化,尤其是具有迅速、便利和准司法性质特点的仲裁机制的作用没有被发掘出来.在分析消费者纠纷各种解决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消费者纠纷专门仲裁解决机制的若干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10.
构建中国本土化ADR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红 《河北法学》2007,25(2):36-40
在当代,随着社会主体在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及利益冲突上的多元性,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通常把法院以外的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统称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ADR的研究和利用已经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并发展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ADR与世界各国一样,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同时,中国的ADR及整个纠纷解决机制还面临和经历着特殊的重构过程.西方国家成熟的ADR制度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技术设计层面的参考,然而,中国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在现阶段应用和倡导ADR制度是否合乎时宜?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既兼顾法律文化传统又符合当今司法理念的中国化的ADR制度?将结合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