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32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9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公安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公正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当前公安行政执法存在部分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法治意识淡薄,滥用职权、行政执法利益化倾向依然存在,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公安执法监督机制弱化、执法监督力度不大等问题。对此,文章分析、探讨了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观念,深化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过程监督,重视公安行政执法的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等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
《Labor History》2012,53(2):161-188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ide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and history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at developed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work done on the thinking of John R. Commons, but much less on the history of Wisconsin institutionalism more generally. The paper proceed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t Wisconsin from the time of the hiring of Richard T. Ely in 1892; the faculty hired to the Department from the early 1900s through to Commons's retirement in 1933; the program of instruction offered, particularly in the late 1920s when the full complement of institutionalist faculty were present; and the areas of study and later careers of Commons's graduate students. It is argued that although Ely played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isconsin institutionalism, it was Commons who became the center of graduate student work, and that the Department only took on its decidedly institutionalist character after the hiring of Commons and a number of his students as faculty. The program of study in the late 1920s was very heavily institutionalist in character with Commons providing a core course on value and valuation, and a notable emphasis in the fields of public utilities, labor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ery little instruction was provided in neoclassical theory. Many of Commons's students went on to notable careers in the academic world or public service or both. Wisconsin students were heavily involved in labor legislation issue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But a number of Commons's students went into academic careers, and many produced large numbers of PhD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decline of Wisconsin-style institutionalism after World War II was not, as has been suggested, a result of Commons's students moving largely into non-academic careers, but of many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the rise of Keynesian economics, and the migration of what had been much of Wisconsin institutionalism into new schools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23.
工资作为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内在变量,直接影响着劳动争议的发生,而劳动争议作为劳动关系运行的一种冲突形式,必然与劳动关系法制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工资和劳动法制是影响劳动争议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为减少劳动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应从党政主导转向积极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其角色的本位回归,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理企业所发生的劳动争议;政府则应当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建立选择性劳动争议解决方式,让实体权利能够通过程序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24.
自1950年代,英国的劳动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自愿主义”到“新自由主义”为指导原则的转变.1997年新工党执政以来,劳动制度的改革在“新自由主义”的继续影响下,反映出政府试图能够在经济效率与工人发言权之间找到平衡.然而,严格的法律规制使劳动争议的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陷入了困局,并导致新的更加灵活的劳资争议处理方式受到广泛认同.这说明英国劳动制度的改善需要兼顾规范性和灵活性两个方面,才能成为真正调节劳动关系,处理劳资争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5.
当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劳动关系矛盾日趋复杂,各种类型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上升,已严重干扰和阻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集体劳动争议的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用心理学的理论探讨了有针对性的、可行的预防和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心理对策,对降低集体劳动争议的发生率和破坏程度,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季烨 《台湾研究》2014,(2):39-45
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是《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简称《两岸投资协议》)中体现两岸特色的重要制度创新之一。相较于传统双边投资协议中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而言,两岸投资争端解决机制除了引入两岸私人投资争端解决方式,还规定了投资者与投资所在地一方投资争端的协调、协处和调解等多元化机制,实现了单方规定的协议化和国际实践的两岸化,从而有效降低了两岸投资争端的“泛政治化”风险。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两岸投资补偿争端的调解程序,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27.
调解的重构(下)——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调解作为中国自古就存在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 ,甚至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制度性或体制性存在 ,在现代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采取一种综合各种功能的多元价值论 ,主张客观地认识调解的各种功能和价值。同时 ,力图通过对于以法院调解改革为重点获取的实证资料的分析 ,提出一种有关我国调解的功能和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或理论框架 ,实现一种对于调解的重构 ,以使其获得现代转型和重生。  相似文献   
28.
论新形势下钓鱼岛争端的解决策略——以法律手段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钓鱼岛之主权,有着充分的理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是中国对钓鱼岛争端的重大善意释放,然而时下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缔造的中日互信机制已面临困境。采用法律手段解决钓鱼岛争端势在必行,中国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将钓鱼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或司法解决。  相似文献   
29.
关于中菲南海争端强制仲裁一案,菲律宾向仲裁法庭提出的诉求可合并为针对中国南海传统断续线的诉求、针对南海中中国部分岛礁的诉求和针对中国南海行使管辖权的诉求.对此,中国在应对上可选择向仲裁法庭行使“初步反对的权利”或其他合法方式发表其没有管辖权的理由,并通过反对申请书的可接受性力争结束仲裁.  相似文献   
30.
刘振宇  陈金全 《北方法学》2011,5(4):104-110
民主改革前的西盟佤族社会因其封闭性和原始性而被称为"初民社会活化石"。以纠纷解决为着眼点,充分运用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全景式地展现西盟佤族传统社会调控内外秩序的八种类型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从法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西盟佤族传统纠纷解决的制度设计、运作机理、社会支撑和文化密码,以期在相互联系的社会统一体的运行过程中对西盟佤族传统纠纷解决有更为明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