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39篇
中国共产党   86篇
中国政治   175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1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论述了再造山川秀美的西部的生态工程 ,是既为当代又为子孙造福的重大社会实践 ,其战略意义超越了生态环境本身而既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52.
依据中国现行法应对渤海溢油事故,行政罚款的力度有限,生态损害索赔的现行法依据不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也难认定。建立海上溢油损害赔偿机制、确立海洋溢油生态损害防治各项制度,是中国应对海上溢油生态损害的当务之举。以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增进生态利益的保护和预防、控制生态损害发生为立法目标,确立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立法模式,完善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是应对海上溢油生态损害的立法进路。  相似文献   
153.
李永宁 《法律科学》2011,(2):133-142
从生态补偿内含的对生态系统的还原和修复的基本涵义出发,把经济学上的生态补偿区分为开发者的还原性修复、污染者的治理性修复、使用者的增殖性修复和使用者的功能性修复四种具体关系形态,法学上的生态补偿只针对使用者的功能性修复,是对功能性修复产生的环境功能性价值的补偿。并据此对生态补偿的法学涵义进行分析和界定,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具体原则、规制范围和补偿主体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4.
在宁夏建立起一大批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林产业特色突出的基地,是宁夏生态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农村经济的希望和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55.
目前,我国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存在干群环境法律意识淡薄,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严重问题。完善新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途径有:一要树立环境法治理念,推动公民环境权入法规;二要构建农村环境法律体系;三要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56.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对其概念进行了解读,从而掀起了研究生态文明的热潮。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既有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演进,又有现实的动因。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首先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环节,以建设"两型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7.
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立法评估与制度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而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的法律体系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法律系统,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通过运用要素量化评估法,并辅之以法律解释学的价值判断,可以有效地发现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法律体系的问题和缺陷,进而提出完善该法律体系和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8.
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市场化背景下的有限资源要素有效配置需要创新资源管理模式。补偿源于付出与失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贵州来说,加快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9.
王松良 《中国发展》2012,12(3):45-52
该文通过对福建若干代表性乡村的实证调查,探讨了新时期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即表现为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三方面交织的难题。其症结是长期的城乡“二元”政策造成农民数量过多,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加区别的农产品市场化安置,更是乡村建设和农民组织化的长期缺位。为此,该文从农村城镇化、健全农村合作社构建机制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3个方面提出新“三农”问题的应对之策。并以泉州市安溪县福田乡生态茶业、莆田市东桥镇汀塘村的生态城镇、连城县培田村的古民居(文化)产业合作社和福州市郊县林柄村的社区支持农业引导城乡互动为例,深入分析四个可能的乡村发展模式,说明在构建这些模式的过程中,重估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以及推动社会参与下的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0.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理论昭示了社会主义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且这种制度优势是系统而全面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