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篇
法律   108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90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1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根据目前高危人群的犯罪形势,加强公安机关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和控管势在必行。国内对高危人群犯罪的研究工作在部分基层公安机关曾有初步尝试,然而缺乏必要的理论和系统的实证研究。综合专家的论述,影响社会治安的高危人群,一是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二是外来人口中的“三无人员”:三是具有再犯风险的归正人员:四是涉黄、涉赌、涉毒人员;五是具有不良倾向的无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应做好高危人群的管控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高危人群管理机制非常重要。要抓好公安基层的基础工作。其中流动人口的管理应列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2.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和新思路。确立学生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更富人性化的育人氛围,这是促进学生成才和就业的重要管理途径和内在要求,也是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3.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与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定了我军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转变,重新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提出了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推动了新时期我军的全面建设.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提出了我军建设的总要求;推动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4.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2006,32(6):95-101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族逐步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5.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践中,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民主集中制内涵进行了探索,对民主集中制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侧重强调"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到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到正确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理论上更严谨,更好地指导了实践。  相似文献   
146.
现代国外恐怖主义及组织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议事日程正式提出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出于立场和视角的不同,各国的学者在恐怖主义组织的分类方法及恐怖主义类型等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文章在对传统的恐怖主义组织的分类方法及恐怖主义类型进行研究的同时,特别关注了近年来新出现的恐怖主义类型的研究动态,这不仅有利于不断了解现代国外恐怖主义的现状,而且有利于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7.
驾驶员群体素质的新概念和模糊评价的方法,对评价驾驶员群体素质的优劣或工作可靠性而言,是一种较为恰当的方法,为量化驾驶员队伍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另外对交通系统的安全度评价也可采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48.
从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考察中国青少年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弱势群体逐渐形成,其形成与目前我国青少年政策形式分散、体系不完善等直接相关。为维护和保障青少年弱势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权益,我国青少年政策必须强势关注青少年弱势群体发展的利益,鼎力支持青少年弱势群体利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9.
Adolescents' Intergroup Attributions: A Comparison of Two Social Identi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tergroup perceptions of 2 social groups. English adolescents aged 14–15 years were asked to make causal attributions for various positive and negative behaviors performed by members of an in-group and an out-group. In the first condition (n = 45), participants rated members of their own peer group and members of a peer group to which they did not belong. Participants in the second condition (n = 45) rated English adolescents and members of a national out-group (either France or Germany). Results showed that participants in both conditions reported perceptions that were biased towards the formation of a favorable in-group evaluation.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group discri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in-group was in the expected direction for participants in the peer group condition only. This observation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potential level of identity threat posed by the prevalent intergroup context.  相似文献   
150.
Four hundred and fiftynine students from 20 different high school classrooms in Michigan participated in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bout the character strengths included in the 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Students were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 of good character and able to discuss with candor and sophistication instances of each strength. They were especially drawn to the positive traits of leadership, practical intelligence, wisdom, social intelligence, love of learning, spirituality, and the capacity to love and be loved. Students believed that strengths were largely acquired rather than innate and that these strengths developed through ongoing life experience as opposed to formal instruction. They cited an almost complete lack of contemporary role models exemplifying different strengths of character.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ositive traits were discussed, as were implications for designing character education programs for adolescents. We suggest that peers can be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ce in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isplay of good character among y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