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1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126篇
中国共产党   85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4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当前 ,国内企业公关存在着四大误区 ,即人云亦云、盲目策划、目光短浅、寻租等。这些案例对国内企业搞好公共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92.
印尼的国营经济比重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最高的,这对于其维护经济独立、推动工业化起了重要作用。但印尼的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服务质量差、长期亏损,这不仅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行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为此,政府不得不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与调整。印尼国企改革整顿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印尼国企改革最终效果如何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3.
左传卫 《政法学刊》2011,28(1):74-79
作为新型企业组织形态的企业集团是企业结构演变过程的自然产物,它既有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优点,更有掠夺局外股东、滥用从属企业独立人格逃废债务的隐患,对以单个公司为立法原点、以独立人格、有限责任、三权分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公司法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对关系企业进行专门规制的德国股份法,直面企业结构变迁的事实,区分合同型康采恩与适格的事实型康采恩,按不同法律原则进行适应性规制,符合我国做大做强企业集团的政策取向,实为将来我国相关立法之典范。  相似文献   
94.
随着法制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转向现代科学管理,走法治化的道路是必然的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法治化管理的科学内涵;然后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出发,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法治化管理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法治化管理刚刚起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
借助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分析我国家族企业治理问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生态位对我国家族企业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在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家族企业治理中的生态位约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和提出改善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6.
在安全生产培训中,由于引用的案例和数据距离采油生产实际较远,影响了安全培训的效果和安全培训模式,也影响了培训师的自信,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自身的学习;深入生产一线;加强与安全环保部门的联系;需要获得上级的支持。  相似文献   
97.
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改革用人制度,科学地组织生产活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8.
挂靠集体企业不具备法律规定的法人成立的必要条件 ,因而不具备法人资格。挂靠集体企业的投资经营者应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如果被挂靠单位以自己的名义申办集体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违法行为与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受清偿之间有因果关系 ,也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99.
葛学辉 《青年论坛》2009,(4):115-118
目前转移定价机制及其监控机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国际资本的利用效果。本文从国际转移定价决策机制的已有研究入手,结合我国目前在利用国际资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转移定价决策机制,并对中国目前应采用的监控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0.
郭晓莉 《行政与法》2008,(6):121-123
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之间的冲突产生于注册环节,而后延续到商业使用之中,造成产品标识和宣传效果上的混淆,从而使权利使用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究其法律上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两种权利在设置阶段和行使阶段存在不足。为此建议立法增加“不得侵犯在先权利原则”的适用性,并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加对权利滥用情形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