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8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石利 《行政与法》2004,(10):115-116
法的实效短缺是目前法学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对于加快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有着关键意义。本文从法的实效的概念入手,初步阐述了引起中国法实效短缺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32.
徐东新 《工会论坛》2002,8(2):33-36
自改革开放以来,职工素质教育一直是一个困扰着各级党群组织和制约着我们民族复兴的大问题.科教兴国思想的提出,以德治国治国方略的确立,将职工素质教育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找出一条新时期职工德育教育的新路,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探索的.  相似文献   
33.
34.
中日在由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之所以出现巨大落差,从表征看是由于两国在转型期间所采取的方针和做法不同导致的,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各自前近代的社会基础及其普遍性价值取向,以及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成有关的商人伦理思想等存在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中日前近代商人的商贾思想、商业伦理、营利观和"义利关系观"等进行考察和分析,不仅阐明了中日前近代商人思想及其价值取向的不同性质和特征,而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日近代化进程之所以出现落差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35.
自古以来,梦想和道德就是人类观念领域和文化世界的两翼,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更加富强、文明、和谐的美好未来,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一直矢志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一直努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梦想与道德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具有重要理论内涵。具体来说,中国梦体现了团结爱国、改革创新的伦理精神,反映了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通过梳理唐文标在20世纪60至80年代的思想路径,试图揭开唐文标在两岸文学、文化史上被遮蔽的先锋作用。从1960年代的“寻根”“回归现实”,到1970年代的“文以载道”“重建桃花源”,再到1980年代的“集体救赎”“伦理重建”,唐文标始终是台湾文学与现代文化敏锐的研究者和坚定的实践者。通过重新认识唐文标,我们得以重估保钓的精神遗产,重新认识台湾现代文学和文化史中走过的歧路和迄今悬而未决的问题。唐文标晚年从台湾民变史和中国戏剧史中看到建立适应时代的伦理秩序和文化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实际是尝试从中华文明史的角度提出人的困境的解方。他一生的创作,正是实践自己“道”的写照。  相似文献   
37.
Mrs.Warren' Profession mainly tells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rs.Warren and her daughter Vivie goes worse and even breaks up in the context of capitalism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Along with the ethical line of unaccomplished kinship, this article is to deconstruct its ethical knots of the ethical choice, ethical identity, and ethical confusion through presenting the eth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explore its deep-hidden ethical root of unaccomplished good family relation ship.  相似文献   
38.
葛兰西的“完整国家”理论实现了对克罗齐“伦理国家”理论的批判与超越。实践哲学强调政治实践,超越了处于思辨层面的伦理政治史观;“完整国家”将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相结合,突出个人的作用,超越了“伦理国家”忽视人的活动和把国家完全机构化的缺陷;“阵地战”将组织系统、工业系统纳入整个战争,实现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体化,超越了“消极革命”的不现实性。葛兰西和克罗齐关于建立文化国家的构想,实现了国家理论研究的意识形态转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9.
民族文化对该民族成员行为模式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中韩合资企业员工民族文化的调查,发现其民族文化不尽相同,从而使两国员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这对中韩合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某些影响。本文基于两国员工民族文化及受其影响的行为模式,探讨中韩合资企业管理方法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0.
作为一部伦理悲剧,《布朗德》围绕着“母亲抱憾西归”、“幼儿患病夭折”、“妻子绝望自杀”和“悬崖葬身雪山”的剧情而展开,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淡薄的伦理意识、偏执的自我中心,以及空泛的道德说教、伪善的道德行为,不切实际地追求“全有或全无”的宗教事业,逐步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从而多次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因而走向毁灭。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关注作为牧师的布朗德同时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多重伦理身份及其感情纠葛,探讨布朗德所遭遇的道德困境及其颇有争议的伦理选择。作家一方面以外部聚焦的叙述方式关注布朗德的道德行为及其布朗德周边人们对布朗德的道德评价,另一方面以内视聚焦关注着布朗德自我赎罪的心路历程。剧本围绕着布朗德的家庭、婚姻、亲情和事业等伦理关系而展开,由此讨论所引发的关于责任、义务、使命、孝顺、仁爱、仁慈、信仰、死亡、恐惧、绝望、自责、自杀、负罪、救赎等伦理命题,透视了戏剧人物的生命历程中对道德力量的渴望以及以死赎罪的自我诉求,体现了作者易卜生对于人类理想道德法则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