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4篇
  免费   77篇
各国政治   186篇
工人农民   50篇
世界政治   1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2篇
法律   505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170篇
政治理论   333篇
综合类   4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自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围绕着国家生存与安全这一问题,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国家为主体,以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为主要内容,以确保国家生存为基本目标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对于什么是传统国家安全观,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本文从认识和把握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界限、传统国家安全观的两个理论设定、作为理论体系的传统国家安全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2.
紧急状态下的权利保护与救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颖 《行政与法》2004,(9):39-41
紧急状态下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需要政府享有必要的紧急权力,包括更多的限制或剥夺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权力,在法治时代这种权力也要受法律的理性规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应是紧急状态立法的重要目的或价值取向之一;政府行使紧急权力要遵循一定的法治原则,而公民面对政府紧急权力的行使,除了享有一些不可克减的基本权利外,还应享有知情权、监督权、紧急救助请求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特别损失补偿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从而获得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233.
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之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祥 《政法学刊》2004,21(1):19-21
按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这个原则存在着自相矛盾、与刑事诉讼法规定不一致、过于严格限制受害人获得国家赔偿以及与国际上国家赔偿归责原则多样化趋势不协调等缺陷。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应当是一个归贵原则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一般性的、具有普适性的一般原则,又有特殊性的、仅针对特殊事项适用的特殊原则。一般原则仍然是违法原则,而特殊原则包括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和结果原则等,各项原则所适用的具体范围又有着一定的差异和不同。  相似文献   
234.
中法国家赔偿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是当今世界上赔偿制度发展最快 ,也是赔偿制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与我国尚处成长阶段的国家赔偿制度而言 ,法国的国家赔偿制度无疑具有很高的借鉴作用。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破解法国国家赔偿制度 ,进行横向比较研究 ,对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健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35.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确立人民群众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政府与人民群众在公共领域的合作,是有效防止政府脱离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本质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所揭示的这一基本原理,为防止政府脱离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提供了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236.
本文从西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导致人口占全国比重不断增大、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结构矛盾加剧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低效率以及城镇化发展速度低下阻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人力资源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37.
Prior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victimization incident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concentrated among relatively few victims and that prior victimization is a consistent predictor of future risk. This paper expands existing knowledge on victimization by describing temporal patterns of risk and by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lternative explanatory models of the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risk. Analyses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the National Youth Survey support both state dependence and heterogeneity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rrelation in risk over time. In other words, prior victimization predicts future risk in part because it alters something about the individual, and because it indicates an unmeasured propensity for victimization that persists over time.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including the feasibility of a victim labeling perspective, are discussed.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riminology, Phoenix, 1993.An exception to this lack of attention is the vast literature in the area of domestic abuse.  相似文献   
238.
Modern liberal theories share the idea that the state and its laws should remain neutral with respect to the varying conceptions of the good life held by individual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y in which this notion of neutrality is defined and justified. Rawls's theory of justice is shown to be a prime example of such a theory. Questions are raised, however, if Rawls's theory has adequately formulated the conditions that would make it possible for each citizen to fulfill his own conception of the good. After arguing that Dworkin's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also problematic, it is argued that Sen's solution to the question of what conditions create neutrality shows the way ahead.  相似文献   
239.
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价值构成中经营决策成本所占比例最大,也最能体现经营者特殊的价值构成,这也是区别于一般劳动者的主要方面。经营者创造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创新才能、承担风险能力、管理经验和努力程度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充分肯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并从制度上保证经营者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有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40.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