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篇
  免费   55篇
各国政治   52篇
工人农民   102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篇
法律   656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261篇
政治理论   170篇
综合类   4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神道是在日本固有的民族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行为,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神道生活中求诸神意并使之成为自己生活规范的虔敬态度,即日本人所谓的"真心",是神道具有了伦理特性;神道伦理反映了日本民族意识的重要侧面,是日本伦理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代表了日本人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神道伦理的基本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融合儒佛等外来思想文化形成的神道伦理规范,成为日本传统的伦理规范,构成日本民族文化价值的中核,对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国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在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道德他律弱化。道德导向失去作用的情况下。必须强化道德他律机制,以增强道德约束力。  相似文献   
83.
当前,首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令人欣慰的,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积极向上、独立意识强、热心公益等特征。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也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习轻品行,教育部门重视不够等诸多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在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立法工作,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84.
动物等自然物是否有资格提起诉讼,其诉讼行为能否通过人类代为行使是自然的权利诉讼所面临的问题。自然的权利诉讼理论根基可以追溯到环境伦理学中的各种学说,最早的自然的权利诉讼出现在美国,但是,至今美国法院对自然的权利诉讼所表现出的态度却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85.
中国孝文化历经几千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然而,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却未得到足够的体现和弘扬。于此,文章拟从分析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探讨和分析如何在中国传统孝文化和当代家庭道德建设中寻找一个契合点,希望籍此获得解决当前家庭道德建设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86.
从公共行政人员角色变迁看行政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转型期 ,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缺失显得不可避免 ,尽管有各种解决方案 ,但行政伦理仍然不可或缺。但对“公仆”的传统定位无助于形成合理的对行政伦理的理解。引入当前政府治道变革中的“顾客导向”使得公仆的定位回归到应有的位置 ,在这个维度行政伦理同样重要 ,且有助于实现公众期望与公共行政人员行为的契合。在此基础上 ,行政伦理制度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7.
This note critically interrogates the Civil Partnership Act 2004.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background and some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Act, it is argued that civil partnership mirrors a marriage model with some exceptions. In creating this new legal status, the legislation also exacerbates the exclusion of some relationship forms from dominant legal norms.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part of an agenda for social inclusion, rather than as radical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88.
The investigation involved the assessment of a model predicting that family and university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s are linked with identity processes and identity states (statuses) that predict psychosocial resources among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A sample of 351 university stud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18 and 21 years, completed measures of psychosocial maturity based on Erikson's notions of ego virtues, a measure of identity processing styles (diffuse-avoidant, normative, and information styles), identity statuses (diffusion, foreclosure, moratorium, and achievement), measures of family climate (conflict, expression, cohesion), and assessments of university relationships with faculty, adviso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linear structural equations, the model, with some adjustments, had a good fit with the data and demonstrates the complex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family and school climate,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psychosocial resources. The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s how multivariate model testing can be completed to assess some of the complexity suggested by Erik Erikson regarding identity formation. Gerald R Adams is a Professor of Family Relations and Human Develop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Guelph in Ontario, Canada. His major interests focus on family relations, ident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Michael Berzonsky is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Cortland, New York. His major interests are identity styles, social cognition,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Leo Keating is a data analyst at the University of Guelph.  相似文献   
8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价值取向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因此,在高校更新师德建设机制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的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在实践中,应以师德认识、师德内涵认识、师德实践和师德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为内容,努力建构高校互动式师德建设新机制。  相似文献   
90.
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单是人与自然关系应当如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怎样确立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问题.无疑地,应当对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作一番仔细辨正.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在平等与发展之间,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应有符合自己国情的选择,不能离开社会现实而抽象地谈论所谓"人与自然的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