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苏珊.朗格建构的情感理论是一种独特的情感帝国理论。它具有崭新的内蕴——"任何可以被感受到的东西,"包括思想在内;具有特殊的使命——是"现实的凹雕造型"。这一理论不仅大大提高了情感在哲学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以新的审视情感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UK PREVENT programme aims to address radicalisation by identifying and supporting “at risk” individuals that are deemed vulnerable to extremism. Central to this process is the willingness of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to report information to authorities, a duty consolidated through the Counter-Terrorism and Security Act 2015. Despite thi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thresholds to report from a policing perspective. How risk performs beyond fixed indicators which pre-figure terrorism is also underexplored. This qualitative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to PREVENT police officers’ accounts of the reporting stage of PREVENT. A thematic analysis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identified the mobilisation of intelligence on the basis of “gut feelings” and “instinct”. Professional partners were encouraged to trust their own subjective judgements in the absence of observable risk indicators and tangible evidence. A simplified risk logic was said to provide several operational benefits, for example, aligning the PREVENT team with non-specialist actors. To unpack the data theoretically, this article is inspired by the “affective turn” in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Finally, the findings are supported by an examination of national counter-terrorism policing campaigns, PREVENT briefing documents, and Home Office initiatives. The key propositions have wider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Critical Horizons》2013,14(1):27-52
Abstract

In Selbstgefühl, Manfred Frank provides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origins and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a unique kind of direct self-awareness. The growing significance of this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ree interconnected developments in modern philosophy, which I describe as the ‘subjective turn’, the ‘aesthetic turn’, and the ‘historical turn’. While following Frank in emphasising key concepts in the first of these two turns, I add a stress on the historical turn in post-Kantian philosophical writing.  相似文献   
14.
法意是古代法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宋代是法意这一概念特别受到重视的历史时期,它对于缓和司法过程中法律与人情的冲突,达到法律与人情的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在宋代,法意概念本来为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却没有被后人所把握,其湮没无闻的原因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影响刑事判决的法官情感因素及其制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荣 《河北法学》2008,26(4):129-132
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毋庸置疑是法官判决时考虑的两个因素。在刑事审判中,似乎法官在定罪量刑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机械地运用三段论式推理就必然能得出正确无误的判决。然而,实证考察的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法官定罪量刑、得出罪之有无的判决过程是心与脑对话的过程,是理性与非理性冲突、协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官的情感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这些情感因素对司法公正具有利与不利双重性,因此应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制约。  相似文献   
16.
侦查人员"口供情结"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存在于刑事诉讼之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侦查水平相对滞后、个别侦查人员素质较低、监督制约机制欠缺和惩处不力。然而从深层次而言,司法人员特别是侦查人员头脑中存在的"口供情结"是产生刑讯逼供的主要原因;"口供情结"也是我国封建诉讼观念和侦查工作现状的必然产物。根治它,仅靠各类"加强"、"提高"措施不行。沉默权的提出,为根治、消除"口供情结"提出了一个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往个案工作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以人适应外部环境的理论假设为基础,把评估求助者困难的过程视为认识其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研究人的感受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个案工作理论的新的视角——内部理解法,即从求助者的内部感受出发,借助理解方法分析他人评价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对求助者感受的具体影响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18.
曹培 《河北法学》2008,26(6):62-65
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启蒙和推动多元社会机制形成两个方面。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的自然法是以基督教神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基础的,也是以基督教会与世俗权力做斗争的历史中所形成的多元政治为基础的。理解和研究基督教法学中的智慧,追求神学的超验正义、普世博爱和超越人性弱点的精神境界,建立来自心灵深处的法律感情与社会公德,并将之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的精华相结合,铺设好支撑现代法治文明大厦的社会—文化基础,构建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多元的和谐的社会,应该成为我们所追求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中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农民对土地有着深深眷恋之情。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出发,通过一系列农村政策改变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导致农民的土地情感发生相应变化,从传统的眷恋逐步演变为集体化时期的“厌弃”,在承包责任制后又转变为“逃离”。农民土地情感的这种迁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并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问题是俄国思想界长期讨论的主题。俄国学者1916年关于民族主义的争论中提出和讨论的哲学问题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1)民族主义的本质是爱欲,本身无善恶;(2)民族情感不应是盲目情感,而应服从道德规范;(3)民族情感既是爱欲也是道德义务;(4)民族情感高于伦理道德,具有审美属性。对民族性的认识不仅是客观的科学研究,而且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而上学的前提——从唯名论立场来看,民族性是一个集体概念或逻辑抽象物;从实在论立场来看,民族性是一种实在的精神有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