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3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337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319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6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1.
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选择,是物权法制定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当今世界各国在物权变动模式上存在几种不同的立法主义,其各有利弊.我国是一个民法法制发育较晚,必须进行广泛法律继受的国家,但法治建设必须借助于本土资源,应从实际国情出发,选择最适合我国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92.
公正与效率被确定为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法官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如何尽可能做到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的最大平衡———适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文章从法官具备法理学素养的必要性、现实性出发 ,提出了法学教育是提高法官法理学素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3.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模式选择都会有所不同和有所侧重。我国采用中央集权——地方分权混合体制的关系模式,从市场经济的内在特性、中央与地方的政府职能配合、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协调、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势互补来看,都具有深刻的合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94.
如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反映各方面利益并为社会所普遍认同的公共政策,是所有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以及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关键所在。通过描述社会政治现象,分析政府行为,探讨集团决策模型的起源、基本内容、主要缺陷及其在我国现实政治中的发展等问题,建立起公共政策决策中的集团决策模型的基本理念和分析框架,可为我国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5.
一个社会有四类主要的民俗活动,即婚、丧、节、寿;殡葬文化是在治丧民俗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类文化,它构成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优秀的殡葬文化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6.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所面临的三大研究课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户籍和分配制度,如何突破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所面临的三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7.
苏联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斯大林所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20世纪人类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苏联模式具有显著特征历史继承性、封闭性、社会主义本质同社会实践的背离、社会利益结构的不断变化同僵化的体制无法相容。等等。“政治大清洗”是苏联难以愈合的创伤。“个人崇拜”曾受到列宁的严厉.批判,而斯大林则把“个人崇拜”变成了苏联社会的主轴。  相似文献   
98.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制度,由此也产生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的“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建设实践形态。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社会主义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客观现实条件的改变而“更新”存在的形式,才能永葆生命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99.
转型期农村法治资源的发现、重组与良性互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将农村作为一种社区分析空间,并将法治具体置于其中,利用各种分析或理论框架对其展开讨论,目的在于发现农村法治资源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探讨农村社会与国家在互动过程中法治资源的重组及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0.
在天人之辨这一主题中,局限于对庄子哲学作"客观自然义"理解,遮蔽了其心性理论及其道德哲学主旨,即如何合乎人性化生存这一存在论与价值论问题。理解庄子的心性秩序建构需要把握其双重规定性,即"德-道"理型与"自然-自由",前者构成心性秩序的本体性规定,后者则是庄子建构心性秩序的实践理性原则。在这样的理解中,自然与道德、个体性与普遍性、生命个体与伦理实体的关系及其内在张力获得伦理道德精神与心性秩序的精神还原。基于本体与现象的区分对自然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庄子不仅深刻反思了人的道德存在本质从而呈现其存在论价值视阈,而且由对自然心性与现实人伦的深刻审察进一步敞开社会伦理向度这一重要的实践领域,探讨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自然心性与历史道义之间的关系,由此获得审视现代理性道德价值这一深刻的现代性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