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究竟何谓定义,何谓下定义——当代形式逻辑定义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正则命题才是定义,凡定义皆正则;传统的属加种差定义是一种传统的、适用面很窄的正则命题,当代形式逻辑中下定义方法比传统形式逻辑的覆盖面宽.  相似文献   
92.
郑泽善 《时代法学》2014,12(5):44-57
德、日、韩等国家的共犯论体系是以正犯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共犯是以正犯为其前提的概念。刑法以分工分类法对共犯人进行分类,正犯不仅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共同犯罪定罪、量刑的中心。因此,在共犯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便是怎样区分正犯与共犯。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并没有正犯概念,我国刑法将参与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分为组织犯、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有关正犯与共犯的区分问题,在我国的刑法理论界,有规范性实行行为说和实质客观说之争,虽然重要作用说具有相对合理性,但是,在共犯论体系不同的语境之下,探讨两者的区分,可谓无奈之举。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最好是在修订刑法条文时,规定相关条款。  相似文献   
93.
正The Boao Forum for Asia(BFA)2014 was held in Boao in China’s southern island province of Hainan from April 8 to 11, with Asia’s New Future: Identifying New Growth Drivers as the theme. More than 3,000 officials, scholars and entrepreneu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held 60 formal discussions centering on the three topics of reform,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nnual BF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tforms for Asian countries and  相似文献   
94.
Guide to Authors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2014,(2):I0002-I0002
正Publish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is China’s first English-language journal on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for formal circulation.The magazine mainly publishes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scholars and specialists on China’s diplomacy,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der  相似文献   
95.
The dominant view of India's Northeast highlights violence as a predominant feature and presents civil society as non-existent. Nevertheless, between a militarily-willed state and violent insurgencies lie very many formal associations and informal networks that organize the space for a civil society. The paper attempts to highlight the existence of such relatively lesser-known institutions of civil society in the region. However, there seem to be differences in the very nature of associations of civil society. Homogenous, intra-ethnic networks of civil society in the rural Northeast seem to be more vulnerable to violence and nationalistic fervour. In contrast, formal associations or inter-ethnic informal networks in the urban Northeast seem to handle conflicts and violence better. While the contents herein are expected to inform public discourses on a fragile region, they might also help challenge popular notions about the potential of an existent civil society in similar regions.  相似文献   
96.
黄继坤 《现代法学》2011,33(5):66-76
类推是重要的法学思维方法,罪刑法定允许类推解释,但是禁止作为法律漏洞填补方法的"类推适用"。类推解释以不法类型为指导,在三段论演绎推理的逻辑外壳下得以进行。类推解释的关键在于就问题案例与概念核心中的特例进行比较,衡量它们在语义、目的上的相同点的重要程度,作出等值评价或反对解释。类推解释有助于解决实践中争议很大的存疑案件。  相似文献   
97.
对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研究,以罪刑法定司法化为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以立法为中心的研究方向。司法者如何操作法律是罪刑法定原则实现的关键,这不仅需要完备的司法体制与先进的司法技术,更需要司法理念的创新。在罪刑法定司法化的过程中,刑事政策作为司法体制的特殊组成部分需要予以合理使用,法官的能动性是提高司法技术的重要环节。另外,司法理念作为思想保障,更需要确定形式理性的标准。从这三个角度探讨罪刑法定司法化实现的路径,不仅突破以往的研究方法,更是深入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8.
在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中,登记是对抗第三人的要件,不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登记公示的对象不仅有物权人和债权人,还有潜在的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抗的涵义包括不相容权利之间的竞争,也包括某种权利的主张。"对抗"所针对的问题不仅是对物的归属的确定,同时还包括对信赖利益的保护。物权变动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包括通过登记才可以对抗的第三人和不经登记也可以对抗的第三人两种类型。确定了哪些第三人是不需要登记也可以对抗的,将这些第三人排除,即可得出必须通过登记来对抗的第三人之范围。  相似文献   
99.
周详 《法学研究》2010,(3):57-70
在我国刑法学领域,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实质分歧不在于要不要法律的实质判断标准,而在于在什么理论范畴中、以什么方式讨论实质判断标准,主要体现在犯罪成立模式构造、形式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位序、解释原则三个方面的差异。从实际效果看,和形式解释论相比,当前学者主张的实质解释大体上是一种入罪的扩张性解释而非出罪的限制性解释。我国现有刑法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学界大部分人在客观上不可能抛弃实质解释论的立场,但从社会理论的现实批判功能以及学派意识的角度出发,主观上则不宜提倡“实质解释论”,而应提倡“形式解释论”。  相似文献   
100.
杨欣 《行政与法》2010,(1):92-95
无论是实体法的适用,还是诉讼法的选择,都要求行政契约有自身的识别标准,使其区别于私法契约。行政契约的识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选取了行政契约制度成熟的两个国家:德国与法国,介绍其行政契约的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行政契约的识别标准,即形式标准与实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