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8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1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Policy instruments research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studying European Union governance. A growing interest in processes of (de-)legalisation and patterns of instrument choice requires a more process- and context-oriented analysis of the EU’s instrument selection. Using a political sociology approach, the article analyses patterns of instrument choice in soft law policy programmes, by examining the life cycle of EU gender equality policy programmes from 1982 to the present day. Gender equality policy programmes offer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Commission upgrades and downgrades policy instrument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atterns of policy instrument choice are not necessarily inflexible once a policy instrument is selected. Instead, patterns vary while the instrument is (de-)legalised. Investigating gender equality policy programmes provides explanations for the shifts in the use of legislative instruments and their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362.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3):201-22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stributive aspects of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DSM)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Even though the strictly binding dispute settlement (DS) system can operate in an unbiased way and thereby minimize power disparity among disputants, in general, the content of law on which the whole DS system is based is favorable to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system. This study of the WTO DSM demonstrates that (1) the procedural/substantive dispute outcomes of the WTO a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ower disparity between disputants (thus, enhancing the principles of “equality before the law” and “protecting the weak”), but that (2) the strict substantive provisions and the newly included provisions of the WTO agreements are advantageous to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isadvantageou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us, increased inequality in the content of the law).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ve consequences of the legal DSM, we need to combine an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legal body wi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law.  相似文献   
3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男女平等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揭示妇女受压迫根源和妇女解放条件与途径的男女平等理论是该理论基础的源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揭示中国妇女解放特点、路径与规律的男女平等理论是该本土理论的基石,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男女平等理论是其直接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364.
’95世妇会强调了男性参与的重要性,但20年来男性参与在中国仍然做得很不够。男性参与的概念在1994年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此后不断受到重视,男性参与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力量。中国男性参与的理论与实践刚刚起步,需要加强。推动中国的男性参与,应该加强男性参与的理论研究,落实男性参与的现状与经验研究,并且在法律与公共政策、学校教育、大众传播、社会服务等领域制定和落实推动男性参与的具体策略,这些是弘扬’95世妇会精神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365.
当前我国的改革由增益型改革转向公平正义型改革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而民众所固有的平均主义的观念、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及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是制约这种转变的负面因素。为此,必须以推进法治化进程、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及加快农村发展为突破口,维护和增进弱势群体利益,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66.
公正和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不仅如此,公正与平等还是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来说,伴随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显性化,那么如何通过改革完善法律制度,逐步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儒家的社会公正思想比较丰富系统,但没有论及社会的平等问题;墨家公正思想不如儒家的深刻全面,但对平等问题有很好论述,两家恰好形成学术上的优势互补。站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儒家的公正思想和墨家的平等思想,都应是我们建设中华新文化宝贵的思想遗产和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67.
平等是贯穿人类历史的大问题,在现代社会就越来越凸现出来。而在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来之后,财富分配、贫富差距、阶层流动等等问题的解决都呼唤着一种科学平等观的建立,我国政府更是把平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进了十八大报告。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人学视角对马克思的平等观思想进行重新梳理和阐释,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确立。  相似文献   
368.
369.
社会的根本问题均可归结为社会基本制度问题,而社会基本制度问题的核心则是正义问题。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必须建立在正义对效率的优先性和自由对利益的优先性原则之上。在罗尔斯看来,正义的优先性是一个关乎人们的尊严与价值以及社会合作的可能性与有效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370.
服务型政府既是一种政府体制,也是政府文化的体现。新型政府伦理是新型政府模式的灵魂与生命力所在,也是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完成政府职能转型,必须立足于社会转型现实,切实解决公共服务型政府面临的问题,在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伦理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价值取向,进而实现社会公共管理体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