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9篇
  免费   171篇
各国政治   72篇
工人农民   99篇
世界政治   3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97篇
法律   1097篇
中国共产党   303篇
中国政治   692篇
政治理论   630篇
综合类   16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非典危机是对我国政府的施政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挑战,既暴露了以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促成了政府在治道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我国政府必须通过施政理念、利益关系、管理模式等的全面变革,实现政府再造,建设一个更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服务型的政府,一个专业化的高效率的高度负责的现代政府。  相似文献   
82.
杨书群 《桂海论丛》2003,19(6):42-44
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 ,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解决转型中的就业问题 ,政府要根据发达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来选择扩大就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83.
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本文评述了当前西方非营利组织研究的主要理论 ,包括政府失灵理论、合约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关系类型学以及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在此基础上 ,文章认为 ,现有的西方理论在解释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生成和运作时还存在着理论上的局限性。因此通过精细的实证研究 ,发展出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4.
公职人员责任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理应尽职尽责地履行义务,否则就应受到谴责或制裁,这就是责任。公职人员承担责任的形式有: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赔偿责任和道义责任等。本文试图在深入剖析这些不同责任形式的基础之上,构筑中国公职人员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85.
政府职能转变与行业协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业协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了不同角色 ,政府职能的错位是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一大制约 ,只有转变政府职能 ,行业协会才有作用空间、发展动力及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86.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应该是政府的作用多一些还是市场的作用多一些 ?文章分析了与这一问题相关的政府改革———管制改革、私有化政策及分权化政策 ,得出结论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 ,政府要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7.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应利用税收杠杆尤其是各种税收 支出形式,刺激、引导和调节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88.
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制度文明是发展有效政府的重要方向。在理论上探讨有效政府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制度效率和动态效率四个方面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9.
传统公司资本的功能在现代正逐渐衰落,无形资本的作用日趋明显.以商誉、人力资本、股权及公司债等形式出资已是事实.我国<公司法>原有的资本范畴显然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进行拓展以满足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0.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