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2篇
  免费   422篇
各国政治   134篇
工人农民   210篇
世界政治   3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6篇
法律   6220篇
中国共产党   534篇
中国政治   1625篇
政治理论   945篇
综合类   53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687篇
  2013年   955篇
  2012年   1015篇
  2011年   1038篇
  2010年   895篇
  2009年   1036篇
  2008年   1264篇
  2007年   1318篇
  2006年   1308篇
  2005年   1251篇
  2004年   1191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教育问题严重,毕业生就业率低,出现了定位与院校自身实际不符、招生规模不断扩张与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这类院校的法学教育目标应当结合社会需要与自身实际重新定位,教学模式应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992.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人民警察行政执法中强制的适用成为突出问题。本文结合人民警察执法实践中适用强制出现的问题,对人民警察行政执法中强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建立执行异议之诉是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亮点之一,但仍存在立法缺陷。文章根据执行异议之诉当事人的规定及理论基础,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以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方法论 ,对法的发展过程进行再思考 ,认为法应该经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习惯法阶段 (肯定 )———国家法阶段 (否定 )———世界法阶段 (否定之否定 )。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自从被统治者利用并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以后,它的一整套传统道德教育体系便与它一并成为了统治者手中的政治工具,从此逐渐遮蔽了其固有的价值性,具有了鲜明的工具性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经世致用化、政治伦理化和道器分离化。  相似文献   
996.
我国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历史考察和分析 ,并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职工参与制度 ,以及与普通董事、监事的比较 ,对我国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特殊性进行了探讨 ,认为现阶段 ,我国职工董事、职工监事无论在性质、适用范围、人数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董事、监事和普通董事、监事的显著特点 ,而如何根据上述特点完善这一制度是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作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97.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否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地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德治国的正确实施能够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一种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个体的道德自律是法律他律的基础.以德治国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市场快速发展与滞后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尖锐矛盾造成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兼治民德与官德.  相似文献   
998.
国家创新体系的涵义和作用 ;中国、欧洲、日美国家创新体系的回顾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之建构 :一是思想意识形态体系 ,二是经济运行体系 ,三是政治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99.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维护公司可持续运作的一项法律制度,但是司法适用中的实施效果不尽满意。构建我国完善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合理界定法人人格滥用行为,并从管辖法院、当事人、举证责任及执行程序的适用等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000.
道德通过"何以可为、何以勿行"的教化发挥着规约"心灵秩序"和"构筑精神寓所"的功能.现实社会中,道德链条中以道德需要为首因的德育环节本真的遮蔽,直接导致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也成为制约社会层面公共道德水准的重要成因.本文立足当代德育"吊诡"困局,在重梳道德需要内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究了开掘道德需要介入道德准备律、凸出情感常数及融浸"注错习俗"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