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时代条件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党的建设状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2.
邓小平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邓小平在创立理论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上,更表现出了令人折服的创新精神,带给人们许多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3.
天水生态旅游的发展应立足资源实际,趋利避害,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44.
改革开放实行的差异性发展政策,形成了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和部分人的率先发展,而政策调整的滞后,使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硬化为明显的社会差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富者愈富、穷者更穷,社会的分化和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差距目前已经达到可以容忍的上限。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惠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弱势群体的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社会动荡,可能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阻梗,疏通这一阻梗应当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5.
大国协调作为一种重要的多边安全机制,从成员的来源和所涉及的核心层次看,大国协调可分为区域、跨区域和全球三种形态。冷战后,由于体系层次和单元层次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国协调在区域安全治理中兴起。跨区域大国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了协调机制的一般规范与规则:一致性、合法性、责任性、包容性和自我克制。同时,它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和独特功能:一是大国协调的会议成果被联合国安理会所认可、接受,与集体安全机制出现了紧密融合的新趋势;二是区域组织加入到大国协调的会议进程中来,发挥建设性作用,如柬埔寨问题解决中的东盟和伊朗核问题大国会谈中的欧盟。跨区域大国协调以大国为主导,具有鲜明的多边特性,对冷战后的国际安全治理体系、区域安全以及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尤应重视跨区域大国协调的作用,因为它既为区域层次上的东亚安全合作,也为突破历史困境,实现“崛起国”和“守成国”在国际体系内和平共存、共同为国际社会供给公共产品,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6.
Abstract

China's behaviour in East Asian financial cooperation has overall changed from passively responding to external pressures to taking proactive initiatives, which are highlighted by Chinese elites as evidence of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hina has taken varied positions towards proposals for Asian financial regionalism, from ‘silent’ objection, to lukewarm or superficial support, to enthusiastic participation and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and this variance has not always taken place in a chronological order. Despite much speculation over the trajectory of China's role in East Asian regionalism, there has not been a study focused on China's policymaking towards East Asian financial cooper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fills the gap by analysing the factors and policymaking processes that have led to those varied positions. It argues that China, recognising the momentum in the region to enhance cooperation, has replaced the blunt dismissals of proposals,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Japan, with a more subtle approach that is aimed at ensuring China's influence and promoting the image of a responsible great power; that the extent to which it can contribute to this process is mainly constrained by its economic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4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文化上作出重大决定是有其深刻的背景条件和现实基础;《决定》的主要内容框架大致可分为3个大板块,其核心要点可用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5个关键词来概括,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决定的内容和决策两大层面;我们党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方面提出的6条重大举措,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8.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广泛深入地直接论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使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相关概念,谈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进程,特别是探讨了完整的领土主权、普遍的人民幸福、全面的世界领先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容,总结了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9.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50.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2):145-157
This paper is attempting, first, to present a brief overview over the policies of economic reform in the PRC between 1979 and 1988 and their quantitative results; second,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os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since the mid‐1980s which foreshadowed the spring crisis of 1989; and, third, to introduce initial thoughts on the future perspectives for China, which have to be discussed as alternative projections that appear as equally possible although not equally prob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