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6篇
  免费   53篇
各国政治   275篇
工人农民   403篇
世界政治   2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3篇
法律   1782篇
中国共产党   428篇
中国政治   1098篇
政治理论   851篇
综合类   2120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尹新瑞 《理论建设》2020,36(2):96-102
赋权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实务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案主进行赋权需要充分考量中西文化的差异,采取具有文化相关性的本土化策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赋权""权利""道法自然""无为"等思想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权利"观念存在显著区别。由此,在对个体进行赋权过程中应检视个体自我意识与家族意识的关系,对个体进行赋权的同时应强调案主的主体性。此外,通过引导案主觉察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注意力与移情能力,在此基础上承担自我责任,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32.
程中培  乐章 《求实》2020,(2):65-75,M0005
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是我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构建基本生活需要标准,关键在于瞄准相对贫困目标、构建福利认证标准和消除社会排斥状态。基于人类需要理论和国外基本需要战略等相关研究,应以民生保障、适度普惠、多维满足和防止伤害等为具体目标,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生活需要标准。这一标准分为最低标准和适当标准两个层次,包括收入、医疗、教育、住房和照料五个维度的货币指标和非货币指标。以"美好生活"为核心的新时代社会政策体系要在全面性与协调性、主动性与精准性、适度性与发展性三个方向着力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从消除绝对贫困走向解决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933.
从党的政策表述及当前实践来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形塑过程蕴含着“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党建”的出发点是巩固党的组织优势和执政基础,表现为基层组织体系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进而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准备条件。“共建”要求探索“一核多元”的治理模式,既要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共建”力量的联结和协调,也要保障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参与,同步推进群众自治、社会共治和公共服务。“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呈现,亦关联着社会治理研究范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934.
城市弱势群体需要通过政治参与表达和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所提供的参与途径不通畅,使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要求得不到充分地、恰当地接纳和引导。解决城市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要从经济上入手,同时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创新,并且通过法制化和制度化,使城市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得到正确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935.
论江泽民的和谐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比较系统的、以"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力量的和谐"为核心内容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936.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形成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37.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但由于对平等范畴的不同理解,导致在如何认识和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使其成为社会科学的难点问题之一.全面、准确解读西方主流学者的观点,科学地界定平等范畴的内涵,可能是走出平等与效率关系困境的出路.在市场经济中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时,必须坚持社会第一平等——机会均等基础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效率基础上实现社会第二平等——收入差别平等.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38.
作为社会转型的主导力量,国家能力的强弱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社会转型也在影响着国家能力的发挥,二者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社会转型中提升国家能力的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是实现国家能力结构转型、促进国家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能力和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39.
消费领域存在的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商业欺诈等不和谐因素,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其根本原因是销售者面临着由功利主义过盛引发的道德危机、诚信缺失问题以及社会责任迷失等问题。为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必须有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缓解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社会监督作用,细化消费法规与政策,维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940.
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新形势下,党校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党校教学工作必须坚持党校姓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