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法律   81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文件检验技术在侦破经济犯罪案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文件检验技术对于及时有效地办理经济犯罪案件,提高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效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2.
笔迹是通过书写运动形成的轨迹,由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所组成,承载着时间和空间信息。笔迹动态特征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书写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速度特征、笔力特征、脉冲特征、节奏特征等。对笔迹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多视域地挖掘和认识笔迹特征,可为笔迹检验鉴定意见提供更全面、更深层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3.
自我摹仿笔迹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治辉 《政法学刊》2002,19(4):56-58
自我摹仿笔迹是一种新出现特殊的摹仿笔迹,由于其自摹仿的特殊性而使得鉴定人容易产生识别与判断的错误。为了完善摹仿笔迹鉴定的理论以及正确的鉴定自我摹仿笔迹,应结合案例与实验,弄清自我摹仿笔迹的形成机制、特点,改进识别的方法、完善鉴定规范。  相似文献   
134.
试析局部变造复印文件的系统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 ,作案手段也随之不断提高。涉及民事案件中的文件检验较以前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一起局部变造复印文件的系统检验 ,得出两点体会 ,一是文检技术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对可疑文件做出客观公正的鉴别 ;二是随文检案件种类及手段的发展变化 ,对文件物证进行系统的检验、分析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5.
本文简述了通过指纹、掌形、声音、笔迹进行个体识别技术的程式、特点、发展状况和在安全防范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6.
笔迹鉴定作为一种办案手段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伴随着20世纪30年代书写习惯理论的建立,笔迹学经历了一次跨时代的飞跃。如今面对实证检验的挑战,作为科学证据之一的笔迹鉴定,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基础理论、改进鉴定方法、保证鉴定材料质量、规范鉴定操作过程等途径,不断提高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7.
介绍了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的在书写衬垫物不平条件下笔迹的形成原因和笔迹特征.  相似文献   
138.
鉴定结论作为“科学证据”,在诉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迹鉴定因其专业技术性较强,相关的鉴定标准又尚未建立统一规范,鉴定过程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应加强对笔迹鉴定结论的审查和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手写汉字识别研究的现状、存在的困难、识别的过程及其技术路线和方法,探讨了计算机笔迹鉴别智能系统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研发途径。  相似文献   
140.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hat forensic document examiners (FDEs) have expertise in providing opinions about whether questioned signatures are genuine or simulated. This study extends the exploration of FDE expertise by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ight FDEs and 12 control subjects at identifying signatures as either forgeries or the disguised writing of a specimen provider. Subject eye movements and response times were recorded with a Tobii 1750 eye tracker during the signature evaluations. Using a penalty scoring system, FDEs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subjects (t = 2.465, p = 0.024), with one FDE able to correctly call 13 of the 16 test stimuli (and three inconclusive calls). An analysis of eye movement search patterns by the subjects indicated that a very similar search strategy was employed by both groups, suggesting that visual inspection of signatures is mediated by a bottom up search strategy. However, FDEs spent greater than 50% longer to make a decis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ndings are suggestive that for some stimuli FDEs can discriminate between forgeries and disguises, and that this ability is due to a careful inspec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multiple features within a sig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