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6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4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公司法与公司治理结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我国公司法颁布实施 ,标志着中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至今 ,人们对公司法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些概念和提法仍然存在着认识误区。由此带来改革实践中的种种不规范现象。使公司制改革沿着健康轨道发展的前提是 ,走出误区 ,从认识到实践克服种种偏离规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63.
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是各国政治体制中分权制衡原则的具体体现 ,也是司法监督行政权的重要方式 ,然而我国法律并未明文规定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我们应当从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角度论述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探求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标准和健全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4.
“谁行为,谁被告”是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谁主体,谁被告”的完善,是由人权理念的提升、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中国加入WTO等现实国情决定的。文章从宪政基础、现实基础和行政行为的性质等方面探讨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证“谁行为,谁被告”的行政诉讼被告确认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5.
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刺激了社会成员的个人欲望,调动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但同时社会不良因素也使一部分人的需要过度膨胀,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经济诈骗的犯罪心理。探讨这种心理形成的机制,可以为犯罪预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6.
李军 《河北法学》2004,22(12):96-99
法律行为是大陆法系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法技术的拟制物,它在法技术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是法律概念体系的一环,它是法律价值的载体,它还是法律规范的中介。此外,它通过意思表示为确定私法自治的行为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7.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68.
举报人对遏制贪污腐败犯罪和其他不法行为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和加强举报人保护法制的研究。马来西亚《举报人保护法案(2010)》是该国在反腐败法制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关于保护举报人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理念同马来西亚国内实际的结合而成。该法案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以助于进一步夯实我国举报人保护法制建设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9.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尤其该法第76条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引起社会大众和法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的学者们的热烈探讨和争论.该法实施两年来,第76条的实效究竟如何?文章运用法律社会学的法律实效理论的分析框架,创造性地提出法律实效评判的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依托权威性的"社会事实",兼采经验实证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该76条在运行中取得的良好实效,展示该法律在实现社会控制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的守法观念和守法意识,坚持依法办事,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0.
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永生 《现代法学》2004,26(1):87-96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务中 ,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侵犯被追诉方辩护权等违反程序的现象屡禁不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严密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制裁是法律的内在构成要素 ,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机制 ,对于实现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序性制裁无论是在适用范围、实施机制 ,还是在基本功能方面都是刑事制裁、民事制裁、纪律制裁和国家赔偿所无法替代的。程序性制裁有终止诉讼、撤销原判、排除非法证据、诉讼行为绝对无效、诉讼行为相对无效、从轻量刑等主要方式。完善我国程序性制裁机制需要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与程序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