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国有控股公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控股公司是控股公司的特殊形态,是政府特设机构与国有企业的中介。国有控股公司是国家监管和经营国有资产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家出资并授权设立的国有企业,是国家以较少资本控制较多资本并执行管理众多国有企业的职能和实现政府的某一政策目标而组建的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2.
国民党先后在大陆、台湾失去执政地位 ,笔者认为国民党失道寡助、思想涣散、养虎遗患和政党腐败是其失去执政地位的原因。这些原因和教训对我们有现实的和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祖国大陆与我国香港地区毒品犯罪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是全球性的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如何减少和预防毒品犯罪,各国和地区都在作不懈努力。从香港地区毒品犯罪的历史发展,比较香港和大陆地区在持有毒品犯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毒品原植物犯罪,非法提供麻醉品、精神药品罪等犯罪上的不同,及香港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疗措施的差异,有助于大陆和香港地区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大司法领域的合作,共同应付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54.
解读“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分析及其泛化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共利益这个公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内涵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然而,公共利益概念在公法学界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我们难以忽视对它的关注。文章即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出发,重点关注对其内涵的分析以及泛化防范原则的探讨。文章指出,当我们试图探索确定公共利益内涵时,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来考察公共利益,而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时才能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防止因公共利益的泛化而给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This paper examines some of the interrelations that exist between rural China's peasant economy and the wider economy in which it is embedded. In doing so it focuses on the circular flows that link town and countryside. Multiple job holding is strategic in this respect. The paper draws on research undertaken in a peasant village in Hebei Province.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som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that exist between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China and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races these back to a combination of an enlightened rural policy and the strong linkages that exist between rural China and its urban ‘global factory’.  相似文献   
56.
武长海  袁杜娟 《河北法学》2005,23(5):112-117
公司进行转投资是公司法人实现其自身目的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现有公司法律法规存在着诸多有关公司转投资主体的限制,包括对内外资公司的转投资主体作出了区别规定的歧视性限制,以及对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等存在着立法缺口以至于无法正确适用的限制等。然而,从内外环境来看,此诸多限制已越来越不合时宜。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起来,要求市场主体具有平等的地位;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已加入WTO,WTO协议要求我们给予外资公司以国民待遇,同时要求我国法律在立法和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透明度原则。试图对我国关于公司转投资主体的法律限制及其不足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57.
建立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加重责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田  龚华生 《法学论坛》2005,20(6):79-83
本文简述了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状况和立法现状,以及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概念与内涵,通过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加重责任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理论分析,认为中国应该并且可以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加重责任制度,同时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58.
王彦斌 《思想战线》2002,28(3):10-13
职工持股是企业职工通过拥有企业的股票 ,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制度。普通职工持股的心理是混杂着“投资人”的理性与社会人的情感要素的。理性的效益 ,使职工能时时关心企业的兴衰 ,始终注意为企业出谋划策 ;情感基础上建立的归属依赖关系 ,则会起着凝聚起职工的作用。它使职工对企业的归属、参与和责任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切入点 ,普通职工持股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必须对其实质及其适应性有充分的认识 ,并寻求能与其结合的具有内在性的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59.
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燕 《现代法学》2003,25(1):113-116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基于某种特定目的,互相持有对方公司发行的股份,称之为公司法人之间的相互持股。公司相互持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会给现行法律带来许多制度构架和适用上的问题,涉及到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税法、会计等诸多方面。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法律大都对公司相互持股有所规制,以期尽可能减少公司相互持股对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利影响,而发挥其有利的一面。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的检讨,提出了对我国公司相互持股的立法完善之构思。  相似文献   
60.
吴贤生 《政法学刊》2004,21(1):34-36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设立以来就争议颇多。虽然说新刑法明确规定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仍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从触犯本罪的主体来看,自然人、单位、共犯等问题,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准确界定这些问题对立法乃至司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