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228篇
中国政治   178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3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世纪头一、二十年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 ,统战工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社会主义学院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机遇 ,开创教学科研工作的新局面。要抓住重点 ,突出特色 ,搞好教学布局 ,加强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采取多种形式调动教研人员和科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要以科研为龙头 ,以教学为中心 ,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方针 ,不断把教学科研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72.
党在理论和实践上每前进一步,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它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思想保障.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这是坚持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7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重要结论。社会建设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社会建设要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体现党的执政先进性。这些都源自于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4.
吴努时期,缅甸华侨中存在国籍(选择)问题的主要是第一代移民、一代和少数二代以上的侨生.这一时期这部分华侨入籍并不积极,入籍比例较低.这主要是缅甸民族主义政策对华侨的影响,吴努政府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践,中缅关系的亲善,中国对缅甸华侨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新世纪、面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思想基础,我们必须同心同德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6.
"三个代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来自全球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正反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向全体人民作出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执政承诺.中国共产党兑现这一执政承诺的主要途径是在意识形态意义上引导全体人民建立一种对小康社会目标的合理社会预期,同时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形式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77.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强调高扬社会主义民主旗帜,反对西方民主;提出了把代表制民主和直接民主结合起来的推进战略;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提出了一系列民主建设的理论现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思想,把当代中国的民主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9.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经验、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的历史。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对历史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集中总结。这些经验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践的智慧,是历史的精髓,是推动未来发展的支点性元素,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相似文献   
8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其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它包括实践、理论、制度,其特点表现为科学性、具体性、实践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两者具有内在必然性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