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228篇
中国政治   178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3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51.
童哲 《桂海论丛》2004,20(6):14-16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历史上关于发展问题的成败得失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有着极大的弊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进行了积极地批判、探索与发展,当代中国之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5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一主题,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内在的逻辑结构,对于我们深化党的理论创新生成机制认识和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53.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多元价值取向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54.
通过对马克思“跨越”理论和俄国民粹派社会主义理论联系和区别的对比分析,认为马克思“跨越”理论形成受到过民粹派社会主义思潮的直接影响,两者存在一些相似,但不是直接借用,两者也存在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55.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纵观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文化在诸多方面与“八荣八耻”有很多切合之处,传统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文化根源,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的传承、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85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理论创新最多最重要的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目标和新起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分配制度上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857.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过渡时期"的观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怎样认识20世纪以来的现实社会主义,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给出正确的历史定位,国内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属于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一种认为现实社会主义属于向"第一阶段"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作者述评了近年国内学者关于后一种观点的不同提法,并从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58.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治主义和世界主义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最初理解 ,这种理解并没有深入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层面。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指明了一条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他在实践中对新民主主义建设思路的偏离发端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中国的过渡时期之短是显而易见的 ,留下的问题是 ,没有完成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毛泽东终于未能正确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59.
我国并没有跨越“卡夫丁峡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晚年设想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对比,结合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扼要分析,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非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表现.  相似文献   
86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制度特征进行了预测和探索,但他们没有形成对社会主义文化特征的系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重大发展。邓小平是这一理论贡献的完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