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163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27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各种数据表明,中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与经济占人口比重递增的不协调,养老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关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妥善解决大量人口的养老需求正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52.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所进行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产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其伟大之处不仅是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还在于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延安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学习、弘扬延安精神要吃透和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处理好历史经验与现实需要的关系,以史为鉴,服务现实。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广义的政治传播学角度,考察延安时期各个社会予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关注在政治传播目标的实现进程中,党报媒介与之密切的内在勾连。重温历史不难发现,延安时期的政治传播有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时代特征。当时多样又略显匮乏的媒介条件作为实现政治传播价值的主要途径,为我们优化今天的政治传播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从媒介传播角度看,媒介内容表达的公共性、独立性及传播路径的多元化和法理性成为当前政治传播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54.
延安鲁艺的音乐工作反映了时代精神和进步文化,加强了音乐艺术民族化、大众化道路的实践,并结合世界优秀音乐文化形式,开辟了中国新音乐发展的道路,为新中国建立后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5.
在员工中精心组织开展劳动竞赛,乃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施力点,其实施过程,需要注意增大适应性、凸显效益性和突出科学性,并须注意将其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品牌战略相结合、与工人先锋号、劳模工作室、四合力示范班组的创建相结合.  相似文献   
56.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要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从企业实际出发 ,讲求实效 ,不断提高职工素质 ,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7.
延安精神作为中共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群体性特征,是中共在延安时期领导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斗争实践中,倡导、培育、形成的把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与彰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有机结合,既体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质、宗旨,又富有广泛人民性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使得延安时期培育生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58.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们之间是继承与批判的关系,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  相似文献   
59.
Legal context: The article reviews significant decisions handed down by theBoards of Appeal of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 in 2006,concentrating on decisions of the Enlarged Board and the Boardsof Appeal issued in 2006 and published or to be published inthe OJ EPO. Key point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Art. 24 EPC on exclusionand objection to members of the boards of appeal in the lightof the following decisions: G 1/05, T 281/03 and J 15/04; referralspending before the EBA on the subject of divisional applications(Art. 76 EPC and R. 25 EPC) and exclusion from patentabilityunder R. 23d(c) in conjunction with Art. 53a EPC; and decisionsof technical boards of appeal on exclusions from patentability(Arts. 52 (2)(3) and (4) EPC), the requirement of industrialapplicability (Art. 57 EPC) and re-establishment of rights (Art.122 EPC).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2006 case law of theboards of appeal which is particularly useful since most ofthe decisions discussed have not yet been published in the OJEPO. The author is critical of the recent case law on the applicationof Art. 24 EPC (exclusion and objection to members of the boardsof appeal) and reports on several decisions of particular legalinterest.  相似文献   
60.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活力,是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