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侗族是一个追求和谐共生的民族,一个具有较高审美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去追寻这种自由之美、和谐共生的美、精神愉悦之美。这体现在侗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认识以及地方性知识的建构上,表现出深刻的和谐共存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42.
基于2006年全国综合调查的数据,本文描述了农村女性与城镇女性和农村男性的性别角色意识差异,并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释农村女性性别意识的理论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己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本村和外村人际交往以及社团参与情况对农村女性性别意识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女性性别意识的现代化进程,就必须在注意提高妇女自身的教育素质和劳动参与率的同时,从社区和社会层面拓宽农村女性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343.
从非言语行为的角度来讨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具体从身体语势、客体语、副语言、时间信息这几个方面着手,通过讨论总结出目前中国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跨文化意识的现状,并据此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4.
名誉权关涉个人的精神满足和人格尊严而受到法律的保护,有关其法律认同的形成与认知度密切相关,实践中人们主要通过媒体宣传了解名誉权,对于其有一定认识,不趋向于选择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名誉权,更注重精神损害的补偿,从道德角度去判断死者名誉权、法人名誉权以及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冲突问题。反映出名誉权的总体认知多来自道德判断,名誉权具体法律规定认识模糊,救济上趋向选择非诉讼方式,不同学历的居民认知程度有所差异的问题。而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关于名誉权的法律知识图式尚未形成、立法缺乏体系性、权利认识上存在偏差及法律宣传方式单一。由此,可通过建立名誉权法律保护体系、培养社会成员正确的权利意识以及建立多元化的法律宣传方式来提高名誉权认知度。  相似文献   
345.
高等院校教管人才在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特殊,工作中表现为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其协调、谋划、工作能力与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教管人才,是院校领导机关应当重视的课题之一,也是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46.
女性觉醒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清代女作家吴藻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吴藻的词曲创作充分表现了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超越性别局限的个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347.
男女平等主义犯罪学思想对传统犯罪学忽视女性的做法提出强烈的批判 ,并就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犯罪处遇对女性的错误理解和不公平待遇提出质疑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学中的性别意识问题 ,这一点对犯罪学的发展意义重大。男女平等主义犯罪学思想只有进行进一步的、更加具体的理论构建才能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348.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的有效途径,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和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工程,当前,要从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践行三重路径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49.
李娟  高兰 《桂海论丛》2008,24(3):36-38
党内民主意识指全体党员对于党内民主的主观反映,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党内民主制度权威的确立、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制度功能的落实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党内民主意识的支撑。深刻认识党内民主的价值对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0.
新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经济关系的协调,农村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运用法律来平衡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农村法治现状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分析了新农村法治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提出了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