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5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689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177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6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孙伟铭案与张金柱案都是让社会各界大为震动的大案。媒体对张金柱案的密集报道还引发了民意求死的“张金柱现象”。而对孙伟铭案,媒体对孙伟铭及亲属在孙伟铭因为特大交通事故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后,刑事死刑判决挤压民事赔偿过程中,采取给孙伟铭、孙林披“好人”、“善人”和“动人”等外衣,美化其“善意”、“伟大”或者受人尊重言行的民意求生的思路,试图将孙伟铭及亲属的保命型被动赔偿“塑造成”孙伟铭刑事案件的“悔罪积极”。这种过度美化孙伟铭及亲属的媒体报道,是媒体没有很好履行其社会责任,准确定位其在特大事件、重大事件中报道中的社会责任;而法学家在死刑判决下达后也站出来对判决结果进行“不理性”、“感情用事”的指责,对于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应当给予纠正。  相似文献   
132.
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目前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我国民法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对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应进行合理界定;对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应从人格权、身份权以及国家赔偿等多角度做适度拓展;对赔偿标准应在理解立法原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进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33.
向泽选 《河北法学》2005,23(8):111-115
阐述刑事赔偿对刑事诉讼进行救济的科学内涵,阐明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具体范畴,并对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责任免除作了阐述。认为刑事诉讼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符合刑事追诉的认识论规律,刑事赔偿是对刑事诉讼进行救济的重要途径。指出被追诉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是刑事诉讼动态平衡被打破的标志,对遭受侵害的合法权益本身进行救济,实质是对动态平衡被破坏的刑事诉讼程序的间接的救济。刑事赔偿救济刑事诉讼的范畴包括侵犯人身自由权的救济、侵犯生命健康权的救济以及侵犯财产权的救济等。  相似文献   
134.
Book Reviews     
Books reviewed:
Naro, A Slave's Place, a Master's World: Fashioning Dependency in Rural Brazil
Brading, Mexican Phoenix: Our Lady of Guadalupe: Image and Tradition Across Five Centuries
Campbell, Mexican Memoir: A Personal Account of Anthropology and Radical Politics in Oaxaca
Rosemblatt, Gendered Compromises: Political Cultures and the State in Chile, 1920–1950
Montgomery, Peacemaking and Democratization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Walker and Armony (eds), Repression, Resistance, and Democratic Transition in Central America
Fiddian,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s: On the Cultures of Latin America and Lusophone Africa
Mendoza, Shaping Society Through Dance: Mestizo Rital Performance in the Peruvian Andes  相似文献   
135.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实现森林生态价值、发挥森林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作用的基本保障。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历经由政策个别调整到立法普遍调整的渐进过程,且部分地方(如广东省)立法及政策试点实践已获得某些示范性经验。然而,相关政策法律机制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特别是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投入与利益保障机制需要合理构建,这是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关键。分析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与立法现状,结合广东省等相关实践考量,重在探索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规范及实施机制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6.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尽管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作指导,但理论界的争论仍然大量存在,在司法实践中仍然主要凭借法官的自由裁量断案,这与当前我国的法制发展要求显然不符。为此,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相应的参照标准,同时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37.
推定全损和委付是海上保险所特有的制度。前者是基于海上风险的特殊性,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出发,对赔偿原则的偏离;后者则是从赔偿原则中派生出来的物权移特制度。如何把握其制度及其间关系,这对海上保险及其合同关系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8.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中国512强烈地震,都使住房贷款机构陷入尴尬被动境地。保证保险能够防范次级房贷危机、化解银行贷款风险,避免按揭贷款买受人因意外事故引起的以房抵债、被迫搬迁等风险,增加保险公司业务量。但是,保证保险在实际中却没有推广应用,需要从法律上明确保证保险的性质、统一相关法律规定;改变银行以强势地位强制推行贷款保险、保险公司设计理赔事项及计算保险费用不合理等情形;完善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9.
现代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源于英国,是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肇始2004年,2009正式建立。随着实践的发展,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界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也渐趋统一,但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究竟应当如何定位,也就是说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律属性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期望该制度全面解决刑事被害人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因此必须要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现行的其他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刑事被害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0.
论行政规划中的私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规划中的利益冲突,主要是公共利益与私益的冲突,两者的冲突体现为权力与权利的博弈,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必须加强对私益的保护。在当前,应当通过确立行政规划中的损失补偿制度和完善行政规划的救济制度来加强对私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