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4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0篇
法律   345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181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4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71.
陈皓 《北方法学》2010,4(2):143-152
弗莱彻以个案正义和社会福利的矛盾冲突为基础构建交互性模型和妥当性模型,并支持交互性模型以复兴侵权法的古典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972.
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四个重要原因是:警察职能泛化、队伍自身素质不高、执法公信力不强、缺乏高品位警察文化支撑。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从规范警务建设、提高能力建设、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强化队伍廉政建设、加强警察文化建设等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973.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有限分权实现对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有效制约。基于权力制约目标设计中央与地方关系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集权模式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只是国家整体意义上权力内部的纵向职能分工,不具有权力纵向制衡意义的分权功能。建立有限政府、实行单一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既是控权模式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74.
和谐的警民关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要义,又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基础。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对于提升公安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新时期我国警民之间的关系,包含着契约关系、伙伴关系、亲人关系多重内涵,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从这一定位出发,查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975.
领导影响力模型理论对研究提升我们党的领导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根据这一理论,在新时期提升我们党的领导影响力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纲领来引领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动机,运用利益整合手段实现对社会利益的管理,强化相互信任以促进党群关系,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实现政治权力的有效运作。增强党的领导影响力的目的就是提高党领导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党的执政目标。  相似文献   
976.
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业务部门,承担了刑事检察的主要职能,两部门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检察权配置、检察内部制约监督机制等检察制度改革方面理论探讨的基础和热点,受到理论界、实务界关注。在现行刑诉法体系和检察制度的框架下,批捕权、公诉权实现配合与制约实有必要,构建和完善捕诉督衔接机制,以加强批捕权、公诉权的配合与制约,最终达到强化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7.
刑事错案伴随着刑事司法制度的始终。造成刑事错案的原因由于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错综复杂的表象背后,证据作为一个核心因素,始终与刑事错案相伴相随。两者的关系可以从刑事证据法律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运用程序和不同证据形式四个角度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97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建设服务型政府则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政府的类型、机制及其施政目标对于社会形态的构建具有深刻、巨大的作用,本文以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关系为主线,在探讨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疏理和谐社会对政府的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和特征展开分析,进而探究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79.
The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South African public service is a post-1994 intervention necessitated by the need to counteract the legacy of poor performance in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s an integrated system is not a standalone intervention, but has direct links with other organisational processes. At both the micro- and macro-levels, PM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recognises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teams' and departments' performance contributions for attain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 targets. These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in the South African public service have attracted excessive attention, whilst their performance impact in communities has been overlooked. In addition,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dichotomies of PMS: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and performance impact have also been overlooked. In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 this condition creates a disparity in terms of which government employees are rewarded fo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whilst targeted beneficiaries express dissatisfaction, often with violent protests, over government's performance in the delivery of basic services. The protestors cite poor service delivery in prioritised key performance areas of the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The granting of performance rewards to government employees is an expression of performance excellence, which should translate into quality service delivery. Such delivery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levels of service delivery expectations of targeted communities, but should also result in their total satisfaction. The article is founded on the basis that any disparity between targeted beneficiaries' service expectations and level of satisfaction can be linked directly to government progress in PMS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980.
学科建设反映一所高校的办学层次与水平,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需协调好与行政管理单位、教学、科学研究以及自身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的关系,以利于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