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7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纤维束自动定量分析(automated fiber quantification,AFQ)方法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在针刺干预前后脑白质纤维的变化。方法 纳入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例和健康受试者1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每周3次、连续4周的针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DTI和T1像扫描,健康受试者不针刺,仅进行1次核磁扫描。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前后以及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基于AFQ方法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部分节点FA值显著减弱(P<0.05);与针刺前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头痛程度显著下降(P<0.05),头痛频率下降不显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皮质脊髓束、右上纵束、左扣带回部分节点FA值显著增强(P<0.05)。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广泛白质纤维束受损,针刺能促进受损的脑白质纤维恢复。  相似文献   
32.
邓鹤 《行政与法》2006,(10):101-103
高度危险作业免责事由法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2002.12.17“民法典草案”对该问题的态度仍值得商榷。故从不同方面研究分析,明确严格高危作业只能以受害人故意、受害人违法性过失免责,而不能以不可抗力、受害人一般过失作为免责事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3.
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为近代西方哲学建立了"主客二分"范式,不过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特别是无法解释人的身心如何协调的问题。斯宾诺莎试图通过实体一元论来克服笛卡尔二元论的内在矛盾,力图超越"主客二分",然而没有成功。后来,斯宾诺莎哲学中缺失的自我意识的主观方面被莱布尼兹的个体性原则补全;客观方面被洛克的经验论所弥补。虽然斯宾诺莎最终没有能够克服主体与实体的分离状态,但是他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解"进程,形成了实体从普遍到特殊再到个别的"下降之路",为德国古典哲学的进一步综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问题,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健全产业领域内的法律法规,优先发展基础产业,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5.
文章针对"扬言自杀"(跳楼秀)这一亟待解决的社会现象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自杀性危机事件的四个行为特征,即效果性、公众性、持久性和"尊严"性。自杀性危机事件的不同行为类型.即情感障碍型、权益伤害型、愤世嫉俗型、不堪重负型和综合型;自杀性危机事件在区域上、性别上和社会角色上的分布规律,以及自杀性危机事件形成的根源性和直接性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36.
著作权法将表达权利化而非将思想权利化,并非意味着思想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法律的保护分为权利、法益和自由资源.法律对于权利给予直接保护,对于法益给予反射保护,对于自由资源则持不置可否的态度.著作权法将表达权利化给予直接保护,将思想作为一种法益给予反射保护,对于进入公有领域的表达和思想则作为自由资源不对其进行干涉,但对于这些自由资源的运用不能违背诚信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著作权法的此种处理方法是法律技术使然.  相似文献   
37.
网络诈骗原因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互联网已经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带给人类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其中,网络诈骗犯罪问题尤为突出,严重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本文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原因、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8.
李训虎 《证据科学》2009,17(6):668-676
为了应对数量庞大的涉法涉诉上访问题,人民法院一直采取诸多措施予以遏制。然而,最令司法实务部门主政者关注的“千方百计上京城”形势依然严峻。“案结事不了”成为摆在司法实务部门主政者面前的难题。在治理上访问题上,最高司法实务部门漂移在两种理念之间,提出“案结事了”的新型司法观。“案结事了”的司法观作为价值目标与行动指南的统一体将调解作为首要的结案方式,改变了调解在当下法院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定位,成为主导全国法院的不同于既往司法观的主流司法意识形态。这样一种司法观却使得裁判事实可接受性的来源建立在当事人对于自身权利的放弃以及模糊的事实认定的基础之上,改变了当下裁判事实可接受性的来源,危及了将来可能的裁判事实可接受性的来源。  相似文献   
39.
论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荣  刘立霞 《河北法学》2006,24(10):119-122
环境污染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有其区别于一般侵权行为的特征.如何合理分配证明责任是解决环境污染案件的要点与难点.论述受害人具有初步的证明责任,重点论证对此类案件应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阐明加害人对免责事由的证明责任以及受害人与加害人证明责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论侦查讯问中的暗示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桂芬 《政法学刊》2002,19(3):52-55
暗示法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有助于讯问目的的实现。常见的暗示方法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情境暗示。从心理与法律的角度,侦查讯问中运用暗示法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暗示法虽然没有被我国及其它国家法律明文禁止,但其一方面有隐瞒真实的一面,即隐瞒讯问意图及掌握证据的真实情况,与欺骗的方法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具有诱导被暗示者按照侦查人员的推测与想象回答问题的功能,与引诱方法有相似之处。如果暗示法运用不当,极易产生欺骗、引诱之嫌疑。因此,正确区分暗示与欺骗、暗示与引诱,解决暗示法的合法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