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7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城乡统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支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构建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分层次、分类别、有步骤、分阶段地面向农民、非农化的城市农民工以及乡镇企业(小城镇)从业人员,建立以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大势所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2.
词典正文前信息通常由书名页、目录、序言或前言或导言、词典用法指南、缩略语及符号说明等内容组成。它们为正文提供背景材料,起引言作用,并引导用户查阅所期望的信息。  相似文献   
73.
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落实“第一要务”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运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工会组织的性质、基本职责、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决定了工会在调动、发挥和保护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银广夏做假事件”、“裁判黑哨事件”以及“硫酸伤熊事件”所折射出的问题,也是我国目前法制建设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法理分析,指出“银广夏做假事件”的实质在于有法不依,以至使证券市场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害;而“裁判黑哨事件”的关键在于我国法律尚有不完善之处;而“硫酸伤熊事件”就其行为性质而言,可以认定为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但能够唤起的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远远超出了对个案的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75.
提存是债的必然消灭的重要方式之一,提存关系的各主体之间形成了复杂的法律关系。从民法学的角度分析提存法律关系,提存是提存人代理债权人与提存机关建立的一般保管关系。正确认识提存法律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提存的本质,严格各主体的责任分担,推动提存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
本文认为把意识看成是人类的特权,看做是人脑物质的机能与属性,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类有意识仅仅是个别,并不等于物质世界演化出的最一般。用个别来代替一般显然是违反辩证法的,而不自觉地滑向了形而上学的泥坑。对这个命题的争论,并没有滑向哲学唯心主义,也不会导致不可知论,它仅仅是对意识的本质的概括进行纠正,属认识论范畴。它要求我们人类不能夜郎自大,否定他物,夸大自身,滑向又一个“精神万能论”之唯心主义泥潭。  相似文献   
77.
论第三部门经济法主体地位的理论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法,社会性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三部门作为公共权力和私人利益的补充和制衡,构成了一种介于国家调节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之间的新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符合经济法“社会本位”宗旨的内涵,体现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它和市场、政府一起组成经济生活运行的有机体,享有公共经济利益、承担公共经济义务,具有经济法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78.
网络哲学的兴起使虚拟实在和虚拟实践的本质问题变得扑朔迷离。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和实践观的视角切入,虚拟实在的本质仍然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虚拟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物质活动。无论是虚拟实在,还是虚拟实践,认为它们是意识和物质的统一的观点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79.
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的自我保护方式,相对于票据债权人的请求权而言,也是票据债务人的一项权利。票据抗辩的事由包括基于票据本身的事由发生的抗辩,也称物的抗辩;基于人的事由发生的抗辩,也称人的抗辩。票据制度在规定抗辩的同时也对抗辩进行了限制,在限制的同时又规定了例外。这样一个完美的制度对票据犯罪侦查具有抑制票据犯罪的得逞、为票据犯罪侦查赢得时间和确定犯罪嫌疑人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徐立 《河北法学》2004,22(12):113-115
首先介绍了当前理论界对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行为定性的几种主要观点,继而对各种观点进行了简要评析,并对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行为的定性进行了法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应以贪污或职务侵占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