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0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一部终局判决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不乏判例,但是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不明确性,使一些判决结果偏离了立法原意。因此,应该结合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对一部终局判决的概念、适用条件、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与剩余部分的处理程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32.
非常规状态下的决策与常规状态下的决策相比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在面临的问题及目标取向、所处的条件、决策的程序和决策的效果等方面差异巨大。而在常规型紧急状态、过渡型紧急状态和危机型紧急状态三种情境下,决策的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但三种紧急状态下决策的关键点都是判断,只是判断的内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33.
交通肇事罪共犯形成的理论基础在于其罪过形式是复合罪过形式,可由过失构成,也可由间接故意构成。交通肇事罪共犯主体包括交通运输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共犯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相似文献   
334.
刑事裁判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其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对事实的认定和适用法律,即事实与说理。刑事裁判文书中构筑刑事裁判结论的事实与说理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映射了刑事法律精神在刑事裁判文书中的逻辑表达进路。为此,法官需要在刑事裁判文书中理顺事实与说理二者的关系,将刑事司法正义理念和法律精神在刑事裁判文书中一以贯之,提高刑事裁判文书的质量和说理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进而通过其制作的刑事裁判文书表达出司法者对刑事法治和司法公正的法律精神的实质性理解。  相似文献   
335.
论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对法律推理的研究多限于以逻辑为基础的研究,这是一种法律形式化主义面孔的刻画,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具有必然性。法律作为人类实践理性的产物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对法律推理的性质和过程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法律推理中基于对法律解释和案件事实的价值判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认真地对待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336.
专业判断对鉴定结论的形成影响重大,是司法鉴定中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司法鉴定的有关规范,正确认识司法鉴定中的专业判断,对影响司法鉴定中专业判断的因素以及鉴定实务中如何改善专业判断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37.
对两大法系“缺席判决主义”本质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大多认为,"缺席判决主义"的本质是缺席就败诉。通过对两大法系一些国家缺席审判制度的深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法官依然要对诉讼要件和证据资料进行审查。同时,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同样须要经过审理才能作出缺席判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审前命令的判决不属于缺席判决。因而,"缺席判决主义"的本质应当定性为单方审查。  相似文献   
338.
对确认不侵权之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知识产权权利人对权利的滥用引发了确认不侵权之诉的产生,它的效力有赖于对其性质的理解。确认不侵权之诉为知识产权外的其他领域提供了一种预防性救济的思路。但在扩大适用领域的同时,为遏制确认不侵权之诉被滥用,需要为其设置严格的起诉条件。  相似文献   
339.
One of the few truly reassuring features of not-knowing among youth workers is the realization that not-knowing cannot last forever. Eventually, some feature of the situation shifts, and youth workers move back into the capacity for action.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last of five themes associated with youth workers' experiences of not knowing what to do: Not-knowing gives way to knowing. In addition to presenting the dominant theme,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three variations on it, as described by youth worker participants: (a) The rousing power of someone else, (b) I have to respond, because no one else will, and (c) The power of winging it.  相似文献   
340.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meaning of lived experiences for participants,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s of those experiences. This chapter presents brief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12 youth workers who participated in a phenomen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self in moments of not-knowing what to do. Each participant's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 location in the broad field of American youth work, and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 experience of not-knowing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