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8篇
  免费   126篇
各国政治   140篇
工人农民   81篇
世界政治   1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4篇
法律   1319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346篇
政治理论   272篇
综合类   96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6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报身份虚假陈述现象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十分突出,给司法机关履行法律职责带来极大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加强户籍身份管理入手,完善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机制;另外,在法律层面上应及早明确自报身份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同时制定相关的纠错程序及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762.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曾经是大陆法史学界一大热点和亮点,最近十多年来,随着学术旨趣的转移,有关根据地法律的研究逐渐被人冷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西方学术话语几乎一统天下的学术环境下,笔者重提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学术界对根据地法律制度的重视。笔者以为加强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法制的了解,为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法制提供必要的智识和本土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社会转型与法制、法制建设与民众的关系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63.
近世国人的司法主权意识随着民族主义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懵懂、觉醒到觉悟的过程:懵懂,使得他们在西方列强的威慑下将司法主权拱手相让;觉醒,促使国人初步认识到司法改革的必要,并提出司法改革动议;觉悟,促使他们把收回司法主权与自觉筹划司法改革与创新相结合,试图将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意识内化为法治意识,促进司法近代化进程。近世中国司法改革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收回司法主权。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主权(包括司法主权)的收复,这是近世民族主义运动结出的硕果,然而,司法近代化进程也就此中止,出现了动机与结果的背反,形成畸形的中国司法近代化轨迹。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拥有司法主权,必须有强大的国力为支撑;良好法律的有效实施,则是国家民族强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64.
虽然最高司法机关往往强调解释符合立法原意,但实际上其一贯运用的仍然是基于特定目的的客观解释论,主观解释无非是一种论证解释之正义性的工具而已。在客观解释论指导下,解释方法的适用也就并无原则或者序位可循,不同解释方法仅仅被用来论证不同解释结论正当性的不同方式。进一步而言,在逻辑上,客观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间具有更亲密的呼应,在客观解释支配下的、没有解释方法限制的司法解释实践必然是一种实质解释论。  相似文献   
765.
从"力"的视角考量司法公信力,其内涵包含司法能够赢得社会公众普遍信任和信赖应具备的能力,司法获得社会公众普遍信任和信赖后产生的影响力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三项内容。其中,第一项内容最为重要,应属于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内容。司法裁判的本质必然要求司法公信系于裁判力,而司法公正的使命必然要求司法公信注重公正裁判,因此,公正裁判力应该成为司法核心公信力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基于司法公正包含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提升司法公信力则需要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增强公正裁判的能力。司法公正在法治语境下对裁判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两个统一,即司法职业化和司法民主化之间的辩证统一以及司法能动和司法自制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66.
767.
《Critical Horizons》2013,14(1):5-32
Abstract

This essay identifies a point of convergence between economically oriented, distributive approaches to social justice and culturally oriented, identitarian ones. The primary problem of difference politics, I claim, is insuring that disadvantaged groups have equal abil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ocial processes that construct and value identities. I argue that this is best accomplished through a conception of equality promoting human agency in both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spheres.  相似文献   
768.
欧化是现代汉语生成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和现象,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书写的中国新诗面临着欧化带来的种种困境和难题。与欧化相对的是本土化,二者的关系相当复杂,其关键是欧化或本土化在新诗自我建构中的位置。其实,与其纠缠于欧化在新诗中的有无、可否,不如考察语言欧化的历史性存在如何重塑了中国诗歌的书写方式、改变了中国诗歌的哪些质素。这些方面在新诗的许多代表性诗人和文本中有清晰的体现。  相似文献   
769.
The declaration of public use in takings is, in most constitutional systems, a guarantee every individual has against the power of the State to seize his or her property. The institute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other) individual guarantees from the expropriatory power of the State. However, our Supreme Court’s traditional precedents do not allow its judicial control. This paper analyses what is public use and what is the reason for its importance. Then, it shows that the Supreme Court’s criteria have varied the matter, containing in its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exception and several ambivalences. Finally, it explains why it is more adequate to our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to the rights our Constitution grants and to the very nature of the institute of takings for the declaration of public use to be subject to judicial control.  相似文献   
770.
朱军 《行政与法》2008,(6):28-30
在司法实践中,“道德法律化”判决结果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其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尚需探讨。本文以许霆案为素材,从其价值层面分析“道德法律化”中隐含的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阐明其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的潜在威胁及其对“合法、独立、平等”的司法原则之核心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