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9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姜敏 《时代法学》2013,(5):111-120,F0003
Drazen Erdemovi6案引发了一个问题:一个士兵射杀了大量的平民,因为如果他不执行非法的命令,他的上司就威胁要杀了他,他是否能够凭借受到胁迫为自己抗辩?这个问题已经在国际刑事法庭及以外引起了很大争议,前南斯拉夫法官Antonio Cassese参与了最前沿的辩论。笔者结论是:受胁迫是否成立正当的抗辩事由或者宽恕事由取决于情节,但这也同时取决于Drazen Erdemovic'主张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2.
共有物返还诉讼涉及到诉讼标的、当事人适格、诉讼形态、既判力等诸多问题,目前祖国大陆学者对此少有论述,对于有关问题的认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物权法》上虽然有关于共有的规定,但却没有规定共有物返还请求权究竟如何行使以及行使的效力如何。如何对共有人权利予以保护,期待我国法律有更明确、更细化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3.
萧远 《现代法学》2004,26(4):167-170
关于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研究在我国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但近年来,基于法院系统改革实践的启发以及国外司法改革经验的启示,学界开始了对简易程序的关注。作为这一关注的一个重要成果,章武生教授的新作《民事简易程序研究》回答了简易程序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对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改革提出了系统的方案。不过,由于研究方法的缺陷,该书也存在一些需要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论器官捐献法立法原则--兼论法律对私权利限制的证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以高伟峰医生偷摘尸体眼球救治两病人, 遭死者家属起诉一案作引,提出了应在我国制定器官捐献法,并评述了器官捐献法的两原则 ,从个人权利来源,法律对个人权利限制的证成及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等角度分析,指出我国的器官捐献法易采取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105.
李安  乐国安 《法律科学》2008,26(2):29-37
法律推理前提之获得又称为法律发现,一度被视为是心理学的研究议题。但是,实际存在的法律发现毕竟为法律证立提供了逻辑起点。而且,探究法律前提获得的机制还可以为人们提高在证成的脉络中提炼证成要件的准确性与效率。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对法律发现的深入探讨。法律前提的获得虽然可以从思维与推理的双重加工理论这一新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进行普通的阐释,但更要从能够体现法律领域特点的法律认知上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6.
物权请求权的正当性能够为考量物权请求权行使的限度提供充分依据。物权请求权行使的正当性可以从人性基础、物权请求权实现自由的功能、物权的人权属性、物权法的效率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证明。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参照"伤害原则"来确定物权请求权正当性限度。  相似文献   
107.
目前国外对集合性、分散性、超个人权益的研究方兴未艾。在我国知识产权中也出现了这种权益的保护机制,但理论上不仅没有意识到这种权利保护机制的重要,而且也未曾作出学理上的解释。对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诉讼资格作理论上的深入探讨,有利于促进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8.
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果主义论证是法律论证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合理的司法裁判和证成裁决结论的重要要素。司法中后果主义论证关注不同裁判方式所带来的可能后果,通过评判不同的后果来选择裁决结论。与一般情境中的后果论不同,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论证主要出现在法官为正当化案件裁判所进行的二次证明中,它是基于可欲后果的证立,这种可欲后果是裁决的逻辑后果或一般后果。  相似文献   
109.
法律论证理论中的证明证据和证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论证理论是实践论辩理论的一个局域性的论证类型。法律论证的实质是论辩。法律论证中的证明和证据概念强调合法性。法律论证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证成,它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两种证成形式,这些证成是由若干规则、公式和原则来构成的,用以在法律论证中获得健全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10.
The tendency to view the self as a prototypic member of a group is thought to be at the foundation of many soci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Two opposing accounts of perceived prototypicality have been suggested in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The self-justification account portrays this as a defensive tendency that occurs in response to threatened group status. The self-enhancement account portrays this as a strategic tendency to associate the self with positively viewed groups. These competing views were tested using both a minimal group (Study 1) and a naturalistic group (Study 2). Both studies showed that perceived prototypical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group status. Moreover, the effect of status was moderated by group importance (Study 1) and behavioral choice (Study 2). Both interaction patterns supported the self-enhancement view, suggesting that people view themselves as prototypic group members when doing so will promote a positive identity. These findings contradict common statements in the social identity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