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case note examines the recent decision of the Hong Kong Court of Final Appeal in Thanakharn Kasikorn Thai Chamkat (Mahachon) v Akai Holdings Ltd, where Lord Neuberger of Abbotsbury adopted the test of irrationality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 defaulting agent had apparent authority to act on behalf of his principal to confer benefits on a third party. His Lordship further held that a concurrent claim in knowing receipt arose against the third party, and the test of unconscionability is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irrationality. The present note argues that symmetry of the two tests is not necessary, for knowing receipt and apparent authority deal with issues that are categorically different and serve different purposes. It also examines, in the context of benefits conferred upon an underlying agreement that is void, the oft‐overlooked issue as to what amounts to receipt for the purpose of knowing receipt.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新刑法第 1 80条对证券内幕交易罪的关键内容如内幕信息的公开性、情节的严重性等未给予明确的界定 ,给司法实践对本罪的正确认定带来了困难。本文即是对此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知情权尚有诸多不足,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是加强预防保护机制,其次是明确知情权主体,再次是完备知情权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切实解决"知"与"行"的协同问题.要坚持主体"知"的协同性.要努力使"知"与"行"协同起来,做到与时俱进,知行创新;执政为民;把握发展;力求辩证;坚持"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器官移植的过程中,器官移植的供体、受体及其家属享有知情权。为此,需要立法者采取相应的立法对策保护他们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隐私权这一基本概念入手,详细地阐述了这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进而对其冲突的本质进行分析,指出这种冲突表面上是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冲突,从而为正确处理公务员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侦查是一个法律程序,同时也是一个认识人的过程。寻找、分析、锁定特定的人,是破案的关键,也是真正体现侦查人员素质、智慧与价值的过程。侦查人员必须借助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人与罪之关系,分析把握特定人与特定罪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中间联系,才能找到最终要找的犯罪嫌疑人。同时,正确认识了人,也就能够提高侦查效率,对促进侦查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行使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物权与对人权的区分及其实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昊 《法学研究》2005,(3):99-109
对物权和对人权产生于罗马法诉讼格式的影响,出现于一千年后的注释法学派理论中,并由于日尔曼法获得了广泛的实践应用,其含义日益多元,发展至今具备了至少三重含义对物、支配、对世。这三点内在贯通,又分别构成了物权性的决定要件。但由于罗马法诉讼格式已被抛弃,在现代权利话语语境下,三者的联系需要新的逻辑支撑,为此,可通过“当事人的知晓”做出一定的诠释,并以此为据,将意思自治的近代民法推进到意思推定的现代民法。  相似文献   
19.
"通知移除"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知移除制度,兼顾了网络服务商和版权人的利益,使双方得以合作共同防止网络侵权。和帮助侵权中的"知道"要件不同,版权人的通知,并不必然导致网络服务商责任的承担。我国关于网络服务商责任的立法相对分散,需要制定统一的法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写作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阐述狭义的良知--即是非之心--的不同意涵,以及它所支撑的道德框架。文章澄清了两种类型的良知:(1)作为道德判断之能力的良知;(2)作为道德知识和标准的天理良知。此外,文章也通过现象学的描述分析良知的不同特征,良知其它的特征将在另文讨论;如(3)作为道德动力的良知;(4)作为实践能力的良知。良知的这些面相为道德情感所贯穿。第二,在对良知特征的阐释中,文章对治儒家话语中关于良知天理所出现的两种理论问题。第一种理论将王阳明的良知观念看作对特定事件的固化认知,以及即时的反应。这种解读不能真正地认可良知扩展、反思、道德培养和制度革新之可能性。第二种理论将良知理解为不具有具体内容,而仅仅是抽象的本体。通过合理地理解,即从道德情感的视角来检视时,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既认可我们总是可以触及良知的具体内容,又提供了深化与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