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篇
  免费   52篇
各国政治   87篇
工人农民   144篇
世界政治   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6篇
法律   453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328篇
政治理论   137篇
综合类   5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观点的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应当加强对实施主体、实施对象以及怎样实施等相关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2.
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杰  张国敏 《河北法学》2006,24(3):131-134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土地使用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也是物权法要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地认识并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性质是必要的,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以出让方式获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惟一可自由交易的土地使用权,在我国土地公有制的条件下, 一般公民与法人享有的是近似于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在民法上土地使用权起着所有权的功能,土地使用权才是我国不动产的"自物权",土地使用权是不动产市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3.
论我国在遗传资源保护国际谈判中的立场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玲 《河北法学》2006,24(4):69-71
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特别是其获取和惠益分享等问题一直以来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关注.旨在探讨为了保护和持续利用遗传资源,我国在有关的国际谈判中对有关问题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  相似文献   
54.
乡村振兴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为契机,以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活业、活人、活村"为路径。土地制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制度,三权分置是搞活乡村经济的制度设计,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获取城市权利的障碍,土地"二元制度"是导致乡村失去发展权的根源,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制约农民发展权的瓶颈。乡村振兴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是: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规划安排,为乡村振兴用地提供制度支撑,为乡村振兴资金提供政府投入保障,为乡村振兴社会稳定提供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55.
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社会基本保障,不仅是现实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以及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更是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农村传统的土地养老保障和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需求,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6.
试析我国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廷  许浩 《河北法学》2007,25(4):141-144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组成的多层次、多角度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法律体系,但尚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对我国水生生物资源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初步剖析,并就我国水生生物资源法律体系的构建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7.
李海新 《河北法学》2007,25(6):120-124
在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地关系法制化放在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地位.我国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制度仍具备小农经济的特质.通观世界,小农经济在欧美较早得到改造,在西方社会改造小农经济的现代化过程中,法制化成为农地制度变迁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推动力量.我国农地法制化的基本方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现行农地法规;保障农地资源与农民的安全,明确界定农地的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58.
对土地私有化之批判——兼论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小军 《河北法学》2007,25(1):90-94
土地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市场的国家垄断,必然蚕食大批的土地,使广大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如何解决土地锐减和农民生存的矛盾,如何发挥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有人提出了土地私有化的观点.认为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的法律创新,是唯一符合现实需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9.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80% of all proven fossil fuel reserves become stranded resources and investments already made in such resources turn into stranded assets. Much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focuses on equitable burden sharing; only a few articles examine the risk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invest in new fossil fuels. Hence,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 risks of investing in fossil fuel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doing so, it examines Kenya, a prospective fossil fuel producer, and China, an investor in fossil fuels. In terms of short- to long-term risks, ignoring new fossil fuels and investing in renewables is favourable and politically, socially, ecologically and economically more rewarding, not least because latecomers to development run the risk of having to compensate investors when new fossil fuel assets strand prematurely and become unrecoverable.  相似文献   
60.
The End of Sprawl? Not so Fa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takes a careful look at the recent state of sprawl among America’s 178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s through the lens of four sets of questions: (a) Measured at the metropolitan level, is sprawl really declining? Is it declining everywhere, or just in selected metropolitan areas? (b) If sprawl is indeed declining, are more compact growth forms on the rise? (c) If sprawl is indeed declining, is it the result of antisprawl land use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d) Which metropolitan-level land market,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factors are most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sprawl? It concludes that sprawl is indeed declining when measured by average population densities, but that the decline has been much less widespread if measured in terms of population growth in core-area neighborhoods, changing density gradient intercept and slope estimates, and increased employment clustering. In terms of policy, it finds no evidence that local regulatory regimes or growth management programs have had any effect on sprawl, but finds that the consistent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regulatory programs in ways that incentivize infill development and send consistent signals to developers does contribute to reduced spraw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