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7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77篇 |
工人农民 | 108篇 |
世界政治 | 36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7篇 |
法律 | 412篇 |
中国共产党 | 68篇 |
中国政治 | 192篇 |
政治理论 | 77篇 |
综合类 | 4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从违法征地到违规用警——“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惠敏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6-21
违法征地是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源。征地农民因权益受损往往护地抗争,地方政府惯常做法是把公安机关放在处置一线,警民对立使冲突升级,最终形成“政府违法征地→农民抗争→政府违规用警→警民冲突”局面。要真正做到慎用警力妥善处置此类事件,从根本上防止因用警不当导致冲突升级、发生流血伤亡事件,关键在于坚决遏制违法征地。 相似文献
852.
城市房屋抵押贷款早已推行,但农村房屋抵押贷款仍在艰难破冰,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现行法律的约束。农民将房屋进行抵押贷款,必然会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受限的。为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法规,以实现农村产权直接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本文以我国法律规定为依据,结合各地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农房抵押贷款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期为建立完善农房抵押贷款机制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53.
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需要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现有政策和制度安排、理论研究以及各地实践探索等各个层面在观念上存在一些偏差乃至错误的倾向,亟待转变,应在权利视角下遵循\"权利赋予和回归、权利行使和运作、权利救济和保障\"的逻辑主线加以更新。为此,在主体方面,未来立法应实现从偏重农民个体到重视农民及其集体的观念转变,在农民个体与农民集体关系上实现从失衡到均衡。在客体方面,未来立法应实现从\"让利\"到\"还权\"、从轻视财产权到重视财产权的观念转变。相关立法对此应积极回应,在价值取向上以自由为目标、以平等为基础、以秩序为前提、以效率为手段,最终实现公平;在立法原则上实现从政策到法律的转变,注重立法的体系性和科学性;在基本思路上坚持集体与个体的双重视角,并针对具体权利类型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54.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困惑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最终属于农户或农民个体,个体化的农地使用权应该受到法律尊重与保障。目前,由于农村土地使用权受到人为的法律约束,农地价值遭到极大贬损,亟需改革中国农村不合理的土地管制主义模式,将宪法赋予的集体土地财产权还给农民,并将城市化与征地脱钩。城市化涉及的实质问题是合理的城乡规划与政府审批,而当前中国各地的城乡规划严重缺乏民主参与并带有极大的随意性。要保证规划与审批的合理性,必须通过民主立法和参与程序保障政府规划权的行使符合多数民意,并通过适当的司法审查机制保证规划目的与程序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55.
中国土地执法摇摆现象及其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土地执法实践呈现“摇摆现象”,即有时执法有效,有时执法失灵。执法摇摆现象的发生,并非完全因为法律不完备或者土地执法部门能力有限,还在于中国集中体制下的“嵌入式执法”。在中国国家体系中,土地执法部门被嵌入在集中体制及其建构的中心工作中。在中心工作完成过程中,土地执法部门真正完成的并非其职能目标,而是集中体制目标。不同中心工作的建构,导致土地执法效果可能有效也可能失灵,呈现出摇摆不定的执法效果。集中体制本身的分化,即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目标重点的不同,也使得土地执法效果更不可预期。 相似文献
856.
中日东海争端中真正的法律问题指向的是大陆架权利制度。这一制度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法律适用时必须考虑时间要素。时间要素中的关键日期、時际法和现行法分别解决的是何时为止的法律关系需要判断、法律关系建构及形成于前法和后法的整个过程时适用哪一个法律,以及法律关系仅形成于后法之后时适用哪一个法律这三个问题,其中关键日期和時际法是中日东海争端的焦点。考虑这两点后的适用法律仍然是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所确定的自然延伸原则。 相似文献
857.
土地用途管制下的开发权交易——基于指标流转实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特色之一是其年度用地指标分配政策。为了获得更多用地指标,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类型的指标流转方式,这与国外的开发权交易相差不大。无论是为了平衡土地用途管制所导致的土地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失衡,还是为了化解当前的土地争议,抑或化解耕地保护与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我国都有必要构建包括实地开发权、转用开发权、市地开发权在内的开发权交易制度,让土地权利人成为最终的交易主体,通过市场来发现各类开发权的价格。 相似文献
858.
现代社会的转型,金融工具必不可缺。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危机重重,南京国民政府试图通过土地金融来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江苏省积极探索符合其特点的土地金融工具,其中以江苏抵价券与启东的地价券最著特色,本文具体介绍1935-1937年间,江苏省运用土地金融工具进行土地改革与土地征收所作的若干尝试。抵价券(农地补偿)与地价券这些颇具本土特色的土地债券至今仍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9.
为了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评价,特以山西宁武县为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宁武县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低碳型的,林地对其低碳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贡献最大,降低建设用地能耗是宁武县实现低碳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途径。宁武县的模式可以为其他县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0.
大国背景下俄罗斯土地使用制度变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土地制度变革已经从所有为重心的私有化转向利用为中心的市场化。在土地利用的二元体系下,俄罗斯法大幅缩限了终生继承占有权、土地永久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适用范围,建立以土地租赁权为中心的土地使用制度,这是一种适合在大国且土地市场不完善的社会中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和流转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