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6篇
  免费   5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45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881篇
中国共产党   128篇
中国政治   331篇
政治理论   92篇
综合类   12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的:观察三伏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探讨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方法:对2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行三伏灸治疗,观察3个月后的近期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d分别检测血浆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CAM)及IgE水平,并与1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为92.86%。三伏灸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血清IgE含量(P<0.01),降低血浆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P<0.05)。患者血清IgE含量与sICAM-1含量呈显著相关性(r=0.641,P=0.000),sICAM-1与sVCAM-1之间亦呈正相关(r=0.449,P=0.017)。结论:三伏灸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或直接抑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减少炎细胞的浸润,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22.
当下的行政法治与可持续发展基本上处于隔离状态。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检视行政法治,其缺失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的空白;观念意识的淡薄;制度构建的缺位;执法实践的“忽悠”。基于此,必须在行政法治中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政府为民服务的观念与行动当中。  相似文献   
923.
转型时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子堂 《现代法学》2003,25(2):18-22
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法律转型 ,相应地必然逐步促使法学理论的更新。作者强调 ,政治文明就百一种知识政治和法治政治 ,知识经济必然要求知识政治 ,适应新经济的新法制是政治文明的表现 ;在可持续发展、法律全球化、农村法治建设等问题上 ,法理学要主动适应、有所作为。尤其是 ,法理学要把西部开发法治和民族法研究作为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向 ;在不久的将来 ,“应用法理学”将应运而生。本文提出了中国法理学正面临的九大课题。  相似文献   
924.
职工持股制度是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重要环节。这一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平抑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从其产生、发展和存在的必要性谈起,对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这一制度的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925.
<反分裂国家法>是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宪法性文件.它的颁布施行是实施依法治国总方略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极好体现它是中国人民统一祖国、反对分裂的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是由统治意识到社会守法、执法、司法的法治实践全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926.
顾栋 《桂海论丛》2003,19(2):79-81
加入WTO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同时也促使政府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革。政府行为选择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要加快政府职能的全方位转变 ,形成高效率的制度安排 ,实现政府职能和市场经济体制对接。  相似文献   
927.
齐霞 《政法学刊》2005,22(6):46-48
单位如果实施了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并不能以单位犯罪论处,是以个人犯罪论处还是司法机关不予处理而放纵犯罪?这一问题理论界存在有不同的看法,且在司法实践的处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争论,至今尚无定论。这样的现状,一方面难于体现我国的刑法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如予以处理,则可能冒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风险,的确是一个两难问题。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当罚性,罪刑法定原则下的犯罪的变异与司法实践,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法律认识等问题的探讨,希望能为现实问题的解决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928.
王维 《政法学刊》2006,23(5):80-84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应借鉴西方国家维护被害人求偿权的立法和实践,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主要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切入,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权的法律保护,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29.
在司法实践中不服公安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行政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公安机关败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公安机关办理的劳动教养案件败诉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对败诉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发现当前公安机关办理的劳动教养案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提出减少和防治败诉的对策,有助公安机关提高办理劳动教养案件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30.
音乐是人类的圣物。爱乐几乎是人类共有的天性。但在古代社会能挖掘出音乐治国安民功能者唯古中国而已。儒家治国靠两大支柱:礼与乐。“礼主异,乐主和”。“异”易致乱,“和”则可止乱。故“异”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等级制,“和”则是目的。有异有和,正所谓“和而不同”。和则国治,和则民安。世界其他古国如古希腊,也曾给予音乐以崇高地位。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运动形成了美妙的音乐,整个宇宙是一个结构和谐与发出乐声的物体。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音乐具有三种功能:教育、净化心灵、精神享受。但是,古代西方仅认识到音乐的神奇,只发现了音乐的教育、净化心灵及精神享受功能,并未意识到音乐尚有强大的治国功能。古代西方从未将音乐与法(尤其是国家根本大法)并列起来。只有古代中国将音乐与国家根本大法并列,并将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最佳工具。这种以乐为法,以乐治国的思想为古代中国所独有。将这种思想挖掘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社会所用,当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勾勒出中国古代以乐治国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