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2篇
  免费   208篇
各国政治   49篇
工人农民   128篇
世界政治   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3篇
法律   2565篇
中国共产党   244篇
中国政治   734篇
政治理论   255篇
综合类   28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框架和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灿发 《法学论坛》2005,20(5):30-34
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必要性由现实社会关系调整的必要性和现行相关立法的不适应性所决定。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宜采取实体和程序一体、行政处理与司法处理一体的立法模式,并着重规定环境纠纷处理和环境损害赔偿方面所涉及的一些特殊问题。立法框架和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环境损害赔偿纠纷的行政处理、环境损害赔偿的司法处理等部分。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难点在于环境行政主管机关处理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以及因果关系推定的准确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92.
“超越承担过失”是犯罪过失中的一类特殊形态,在注意能力方面有别于一般的过失,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在中国大陆过失犯理论中,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也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3.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技术落后、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而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立法严密、执法严厉、技术先进、政府服务完善。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煤矿安全生产法治化经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严格煤矿安全执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94.
对建立我国禁毒工作评估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分析、预测和研究禁毒工作形势的发展趋势,正确决策我国的禁毒方针,切实增强各级党政领导抓禁毒工作的责任意识,确保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禁毒委应建立健全禁毒工作评估的相关制度及评估措施,有步骤地做到阶段性评估与年度评估、专项评估与全面评估、自我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最终形成动态状况下科学评估禁毒工作的体系。  相似文献   
95.
司法为民是最高法院提出的运作和衡量司法活动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值得质疑的是它并不是从司法程序的内部结构、规律与立法的精神方面考虑问题。司法为民只能是司法公正的下位概念,即在一般的国家集体公共利益与百姓利益发生对立时,在司法公正缺乏法律和理论依据时,以为民的价值倾向作为公正的标准,并以此设计制度和具体操作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6.
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建立以强制责任保险为主,任意责任保险为辅,限额赔偿和受害者全部索赔相结合的环境责任保险基本制度。同时,采取扩大环境责任保险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险费率、以联保集团作为承保机构以及放宽保险的索赔时效期间等措施来健全环境责任保险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97.
论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台的《担保法》解释基于物权法定主义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间无效。物权法虽以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作基石却亦有意思自治之空间 ,物权法定主义仅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 ,于此之外 ,应为当事人自治之领域 ,担保期间的约定就属当事人自治之范畴。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能够提高担保的信用 ,更好的发挥担保制度的立法功能 ,同时也能使当事人充分实现意思自治 ,体现民法的私法本质。故此 ,立法应当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相似文献   
98.
汪世荣 《法律科学》2005,23(6):119-127
成文法体系下法律规则确定性程度的考察,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定期公布裁判文书的举措,而成为可能。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裁判文书的比较发现:最高人民法院对以贷还贷的认定,在不同判决中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标准,对以贷还贷纠纷中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条件,也给出了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理由,未能同案同判。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判决并存的现状表明,以贷还贷纠纷中保证人的责任,不啻是模糊的,甚至是混乱的。类似现象,损害了法律一致性、规则确定性原则的同时,必将抑制经济生活中保证人角色的发挥,加大人民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案件数量的压力。建立案例约束制度,是增强法律可预测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9.
一直以来,我国法律对于检察机关在民事抗诉中的调查取证问题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此问题存在较大分歧。对检察机关审查过程中取得的证据效力如何认定各地法院做法也不尽一致。文章仅就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抗诉案件中的调查取证问题略作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现行《刑法》第237条第1款关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规定,在罪名设置及主观要件上存在缺陷。为贯彻科学立法精神,借鉴国外立法例,建议取消强制侮辱妇女罪罪名和刺激或满足性欲的内心倾向的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