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61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260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139篇
政治理论   94篇
综合类   27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is analysis scrutinises the rhetorical strategies used by judges in wrongful life and wrongful birth actions as evidence for the assertion that the judicial reading of public policy in such cases has undergone a significant shift which is likely to accelerate as genetic knowledge grows and health care resources shrink.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redicted move towards increased genetic testing of prospective parents are traversed in relation to feminist analyses of the impact of genetics on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These are viewed as forming a nexus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constructions of disability and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preoccupation with risk, in a context of the increasing commercial importance of genetic information. It is argued that women cannot make free and informed choices about genetic testing and pregnancy unless legal and social mechanisms which protect those choices are in plac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62.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termination of employment because of the conduct of the employee in her leisure time, in the light of the right to private life. It explores the impact on the retention of employment of activities taking place outside the workplace and outside working hours, and argues that the approach of UK courts and tribunals, which is based on a primarily spatial conceptualisation of privacy, is flawed. A fresh approach to privacy, resting on the idea of domination, is proposed, which is sensitive to the particularities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Considering the fairness enquiry in dismissal, it argues that off‐duty conduct may lead to lawful termination of employment only if there is a clear and present impact or a high likelihood of such impact on business interests; a speculative and marginal danger does not suffice. It further proposes that a particularly meticulous test is appropriate when certain suspect categories, such as the employees' sexual preferences, are at stake.  相似文献   
63.
针对是否有必要在法律上规定夫妻同居义务 ,作者通过对婚姻的自然与社会属性以及生活上的考察 ,认为 ,如果明确规定 ,有可能带来①夫妻一方不愿意时法律无能强制 ;②婚内强奸但求救无门和无法 ,③协议分居期间一方的性侵犯如何认定等困难处境。要维护婚姻关系 ,关健是在立法上规定“夫妻共同婚姻生活”和“夫妻双方共负贞操义务  相似文献   
64.
科学合理的培训工作,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培训模式的基础之上。培训模式是为提高人们实际工作能力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形式,这种形式是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5.
生命权受害给死者亲属造成的损失包括精神损害和物质损失两部分.精神损害是直接性的,物质损失既有直接性的也有间接性的,而间接性的物质损失所占比重远大于直接性的物质损失.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死亡赔偿结果的"同命不同价"的主要原因正在于我国法律法规对生命权受害的赔偿内容过于侧重于死者亲属的间接物质损失.但是,相较而言,间接性的物质损失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现实性,死亡赔偿制度将其作为侧重点是不科学的,导致的问题也不易解决.生命权损害赔偿的内容,应注重精神损害赔偿,体现生命的精神价值.间接性物质损失的赔偿,只需赔偿受抚养人生活费即可.通过这种整治,同命不同价的命题有望得到破解.  相似文献   
66.
文章论述了对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明晰了消费者的概念:消费者是指非为营利目的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且不以支付对价为要件,明确了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调整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产生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消费关系。对权利救济制度进行了完善,包括完善损害赔偿制度、建立消费者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67.
生命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与重要路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命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价值创造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二是生命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三是生命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68.
孙鹏 《法学论坛》2007,22(2):112-118
死亡损害赔偿并非对生命权本身的救济,而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补偿.由于受害人个体情况的差异,赔偿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植根于"同命同价"思维的死亡损害赔偿定额化是对实质平等精神的背离,我国的死亡损害赔偿法不应追随定额化的赔偿模式,而应尽可能地对死亡损害赔偿额进行精细的个别化计算.  相似文献   
69.
2006年的中国权利研究,著述颇丰,学术研讨频率密集且范围广泛,呈现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趋势。人权研究生机勃勃,平等权是当下社会生活和权利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则是与平等权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权利研究继续深入,新兴权利的研究与日俱增,权利本位理论正在向现实论证扩展,有关权利的理论日益丰满。  相似文献   
7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科学的人生观。面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生观教育应该着重于加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内容,着力于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努力提升自身生命的内涵和价值。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新型学生观;其次,要改进人生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人生观教育充满时代内容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