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60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8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ritical Horizons》2013,14(2):229-24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is argued that Habermas' critique of German Idealism is misguided and that his rejec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the subject is unjustified. Critical Theory needs to recognise the importance of subjectivity for all social philosophy if its theoretical aims are to be achiev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relevance of subjectivity to Critical Theory the essay draws on analytic philosophy of mind and on the work of Manfred Frank and Dieter Henrich.  相似文献   
32.
文学史话语在确立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权威性的地位和影响,文学史话语权威性的标志即信史性、共识性、经典性、传承性.文学史的撰写形式可以多样化,具体观念也可以多元化,但文学史家却始终应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态度,维护文学史的权威性,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这正是科学发展现在史学(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3.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之一。优秀作品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内涵,在促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商雨虹 《东北亚论坛》2006,15(6):120-124
新感觉派运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但川端康成却被认为是完成新感觉主义的唯一的一位作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川端康成把新感觉派贯穿始终、成为新感觉派最为成功的作家的主要原因是:川端寄予新感觉派运动的期望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即在新的表现当中寻求人生新的救济、找到人类超越死亡的方法。这与新感觉派的其他成员一味地在感觉的表现当中寻求文学的意义从根本上不同。贯穿整个新感觉派时期的川端的文学理念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是对人类超越死亡问题的关心。纵观川端的整个创作生涯,这也是川端文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35.
王万森 《理论学刊》2004,(5):106-110
王蒙创作好评如潮,但评价中也存在误置和误读现象。他从初步文坛开始便独立思考并坚持文学性追求,“寻找”是其创作的贯穿性主题。王蒙文学思想的探索在于建构审视“异化”的整体性美学体系,尤其看重以文学语言的多样化解构语言“异化”。他是有思想气度的作家,是在文学叙事中达到时代高度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36.
刑法教义学研究的中国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法教义学既包括教义学方法,也包括教义学知识;教义学方法是无国界的,但教义学知识是对一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所作的解释,因而是有国界的。德日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表明,共犯的定罪与量刑均取决于正犯,因而决定了其共犯理论必须采取实质客观说以区分正犯与共犯;而中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表明,共同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是截然可分的不同层次,因而在正犯与共犯的区分上采取形式客观说就足以解决问题。中国刑法和德日刑法对侵占罪规定的成立要件并不相同,"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在中国的侵占罪中是一种客观处罚条件,是独立的行为要件,因而不能将其融入"非法占为已有"的含义之中。中国的刑法教义学研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以中国刑法的规定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并受其严格约束;要真正构建中国的刑法教义学,必须唤起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7.
顺应主体性教育的趋势,高校共青团应服务学生的主体需求,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探索基层组织主体性管理模式,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8.
王轻鸿 《思想战线》2003,29(4):43-46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审美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先验的存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探索走向了抽象浮泛。将"人类性"看作是"历史的建构",阐发作品关于人类本质的独特言说,应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  相似文献   
39.
根据知识社会学理论,在对全球化进行“问题化”理论处理的基础上,邓正来先生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理论勾连,为其提出“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阐述“法律理想图景”对于法律哲学的重要性,“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结构下的中国的必要性,寻求“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的现实紧迫性,最终使邓正来先生的“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得以真正出场。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于中国论者极具意义,但同时其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进路也有着某种限度。  相似文献   
40.
文艺的人民化与人民的文艺化——毛泽东人民文艺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文艺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读毛泽东文艺观的本质特征和中国化特色,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毛泽东的文艺观其实质是人民文艺观,这一文艺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和文艺学为指导,透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人民大众与文艺的关系,提出人民是文艺的主体,阐述了文艺的人民化和人民的文艺化,把人民了解、学习、掌握和占有文学艺术纳入人民解放事业,指明了人民及其文学艺术的前进方向。人民文艺观与人民革命观、人民战争观和人民大生产观等,共同谱写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隽永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