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177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2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德国特里尔应用科技大学通过开发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贝肯菲尔德校区建设"零碳排放"校园,实现了电能与热能供应的二氧化碳"零排放"。该文系统分析了"零碳排放"校园的主要做法及其效果,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2.
我国城市化面临的健康问题主要来自于聚集性、城市代谢与开放性以及生态等方面,这是由城市经济空间组织结构的特征所决定的。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一个整体。要促进人与环境的交流和城市开放,摒弃僵化的城市政策和模式,以非线性的战略思维积极发展健康城市,实现有益于健康的城市化。消费模式的变革、健康的生活方式、工商企业的支持和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是健康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西安农村经济社会虽有了较大改善,但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要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战略,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互动式良性协调发展上去考虑,按照城乡联动的社会系统工程规划,积极探索城市对农村建设的多种带动方式,以产业为纽带,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4.
城市住宅消费阶层化已经成为当今住宅消费的流行趋势,是身份区隔、地位区隔的一个具体化表现。住宅消费的阶层化具有一定的积极社会功能,如有利于社区内居民的民主化管理、提高社区服务的统一化管理效率等。但是,住宅消费的阶层化也会加剧阶层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加剧贫困区的恶性循环。针对住房弱势阶层,政府应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来保护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针对住房强势阶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高级住宅区建设的调控力度,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富人区"。从而缓解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5.
以西安市后村为例,指出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面临着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两大冲突,并分析冲突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转变村内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村内古建筑及特色文化资源作用;实行"城中村"文化的渐进式改造等,是解决冲突,构建和谐"城中村"文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6.
出现于13~15世纪西欧的城市文学,在对待女性的态度方面受到了教会文学和骑士文学的双重影响,具有明显的对立调和性,即对女性的否定与赞美并存,以对立为主流,以否定为结果。这种对立往往与性爱和婚姻联系在一起,向往爱情、排斥婚姻和渴望性爱是其纵向的发展轨迹。城市文学中这种对立调和的女性观,为我们了解当时女性的社会形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47.
Detective stories take place mainly in two settings, constantly changing, many faceted big cities filled with strangers, and stable, fairly homogeneous, innocent small towns whose members know one another. The differences in each clarify the qualities of the other. In solving the mystery of the small town, the detective provides moral instruction and restores the town’s innocence. In solving the mystery in the big city the detective reveals the city as part of the mystery and provides the reader with temporary orientation to the city. Mysteries have grown with the growth of the cities and now appear in every country of the world. Harold J. Bershady is an emeritus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is most recent book, edited with Renée Fox and Victor Lidz, is After Parson: A Theory of Ac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published by Russell Sage Press, 2005.  相似文献   
48.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has linked exposure to violence to violent behavior, but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the timing of exposure to violence on violent behavior among inner city, minority youth. Theoretical insights derived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psychopathology (DPP) and Agnew’s general strain theory (GST) give contrasting accounts of whether exposure to violence has a short term or long term impact on violent behavior. Five wave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African American youth living in twelve high poverty inner city neighborhoods was used to examine how the timing of exposure to violence over a four year time period impacts year five violent behavior. Multivariate results support GST’s contention that more proximal exposure to violence has a larger impact on violent behavior.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n high poverty settings are discussed.
Richard SpanoEmail:
  相似文献   
49.
2005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在各项选举中都取得优势性胜利,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遭受重大挫败,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当选数有小幅增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从当选席次、得票率等方面看,都已被边缘化。“高雄捷运”弊案所构成的特殊背景,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特征,并且直接影响选举的最终结果。此次“三合一”选举,必对台湾的政党结构体系以及台湾政坛产生重大影响,是当前台湾政局发展及其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0.
就“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评价体系,进行建模。“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型”的评价体系将以“效能”贯穿其中,一切因素归结于“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